传承交流创新中,新老特产绽放异彩
——山南市第44届物交会见闻
熙熙攘攘的物交会上,传来浑厚悦耳的琴声。
一位花甲老人,手持扎念(六弦琴),旁若无人,沉浸在音乐世界。这位老人名叫罗布次旦,是隆子县娘嘎村村民,也是扎念琴制作的第四代传承人。
12月的第一天,山南市第44届物交会在乃东区鲁琼沟开幕。一大早,山南市民和来自附近乡村的群众,开着私家车来逛物交会,十几亩地的临时停车场已快停满。寂静的鲁琼沟被来自山南、全区乃至全国各地的群众和客商的欢声笑语打破。
“这把琴是小叶紫檀做的,”欢快的琴声里,罗布次旦的儿子向记者介绍,“所以最贵,2万元。”
“您眼光不错,看上我们最好的琴,”看到记者面露惊讶表情,罗布次旦停下弹奏的手指,抬起头,眼神充满制琴人特有的儒雅、自信。他笑眯眯地说:“从2万到1千,我们各种价格的琴都有,您慢慢看。”
罗布次旦所代表的娘嘎扎念制作技艺已有300多年历史,2019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岁时,他开始学习扎念制作技术,至今已40余载。
为让娘嘎扎念走出隆子,在政府支持下,罗布次旦的儿子注册了克丹扎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吸引本村好几位热爱扎念制作的青年人学习,也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来。
同样是木头的艺术,木碗和扎念不同,它兼具艺术品与生活器具两种功用。物交会上,来自加查、普兰乃至尼泊尔的木碗各放异彩。
来自加查县的商人也是木碗的制作者,名叫占都,他向记者推销着木碗:“好木碗纹理扭曲,最好不连贯,这样的碗才结实。拿一个吧,放家里也是一件艺术品。”
“除了制作水平,木碗美在它的木纹。每个碗都是独一无二的。”错那市的次平一边帮母亲摆放商品,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个糌粑盒来自尼泊尔,这个大碗是我们错那产的,我们平时都在网上卖,区外顾客都很喜欢的。”
“来看看我们的碗吧!”一旁的摊主向记者喊道,“我们普兰木碗用料绝对扎实……”
看过令人眼花缭乱的木碗,走过羊卓雍错湖边的网红扎曲(奶渣)摊位,再看过扎囊的帽子,来到藏茶摊位前,最后被错那莓茶吸引。
“这是我们错那新特产——莓茶。我们的茶富含黄酮。黄酮有抗氧化、抗炎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藏族姑娘达瓦央珍递给记者一杯刚泡好的热茶,又打开一包样品,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您看,茶叶上这层白色的东西不是发霉,它就是黄酮。”
错那市勒布沟自古就产茶,《格萨尔》里就有记载。莓茶是安徽省援藏干部引进的,产自勒布沟贡日乡。全乡现在有300亩茶园,目前,错那莓茶已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在熙熙攘攘的物交会上,每一处摊位都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火花,罗布次旦的扎念、占都的木碗、错那的莓茶……这些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使者,将山南的传统与现代、技艺与文化,传递给每一个驻足的人。(孙开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