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从援藏到留藏,茶园“守望者”刘树峰立志:

让“粗枝大叶”变“金枝玉叶”

2024年08月03日13:12 | 来源:西藏日报
小字号

  夏季,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着川江峡谷而上,给错那市勒布沟带来充沛降雨,形成了局部亚热带气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勒布沟,藏语意为“好地方”。“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错那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刘树峰说,看着勒布沟随处可见的茂林奇树、飞瀑流泉,他的脑海中总会闪过家乡安徽省黄山、大别山的秀美风景。

  “产自黄山、大别山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是远近闻名的安徽茶叶精品,勒布沟这样的好地方,产出的茶叶也一定能培育成‘地方名品’‘山南名片’。”2016年,刘树峰作为安徽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一员来到山南,当看到勒布沟的茶园时,就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错那市茶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茶树栽培面积和茶叶产量有了一定起色。但是,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刘树峰发现,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当地茶园面积小、产量低,加工工艺落后,营销渠道狭窄,产品附加值不高,茶产业发展屡遇挫折,进展缓慢。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错那市茶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刘树峰毅然接手了这项重任,做起了茶园“守望者”。

  为强化科技支撑,刘树峰通过安徽省援藏工作队,第一时间联系了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寻求技术支持;为解决资金问题,刘树峰主动与上级科技部门联系,先后成功申报茶树品种引进、茶产业提升两个自治区重点研发及转化类项目,争取项目经费390万元。

  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茶技人员专业培训、茶树品种引进、无性系茶苗繁育试验、山地陡坡示范茶园建设等一系列提升茶产业“组合拳”逐步施展开来。

  正当错那茶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的时候,刘树峰的3年援藏期也快到了。“最初3年时间里,取得的大都是科研成果,还需要大力实施,才能形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刘树峰说。

  振兴错那茶产业,事关当地茶农的福祉。刘树峰放不下他3年来倾注的心血,更不能无视老百姓期盼的眼神。

  “我要留下来,继续干好这件事!”2019年,刘树峰提交的调藏申请书上,这句话醒目而有力。尽管原单位有不错的职位,尽管他是家中独子且父母年迈,但他还是选择留下来,调藏继续工作。

  期间,刘树峰积极与安徽省援藏工作队联系对接,争取到了安徽省“十四五”援藏规划投资500万元,用于错那茶产业整体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致力将各项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进错那茶叶精品化和品牌化建设。

  于是,勒布沟茶园面积从不足200亩,增长至现在的670余亩;老茶园经过复壮提质,鲜叶单产从不足100斤,增长至现在的近千斤;藏茶生产能力从不足5000斤,增长至现在的10万斤;茶叶产值从不足40万元,增长至现在的602万元……一组组数字,展现了错那茶产业提升“品种、品质、品相、品牌”的可喜成效。

  在2021年“北京国际茶业展、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线上惠民消费节”茶叶产品评选和推选活动中,勒布沟产出的“雪域毛峰”绿茶和“雪域勒红”红茶分别荣获特别金奖和金奖。曾经的“粗枝大叶”已然蝶变为“金枝玉叶”。

  最令刘树峰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形式,错那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援藏工作队”,带出了以达娃白玛、边巴次仁为代表的一大批茶技人员。他们全面系统掌握了从茶树育苗、高产茶园建设管理,直至精品茶加工的一系列技术,是错那茶叶生产的中坚力量。达娃白玛因在茶叶生产中的突出贡献,获评自治区优秀农牧民科技特派员、自治区第六届劳动模范,并被推举为错那市人大代表、勒村妇联主席;边巴次仁当选为勒乡茶叶合作社理事长,为错那市勒乡的茶叶生产工作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汪纯)

(责编:旦增卓色、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