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西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传统文化焕新生

2021年07月22日10:12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小字号

  7月是西藏最美的季节。全区各地从乡镇到县区,一场场文化盛宴轮番上演。

  不久前,首届“霍尔巴青象雄文化活态传承”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吸引了20多位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体验在巴青县“赤堆东雄”黑帐篷里的游牧文化。

  被誉为“大牛毛帐篷”的巴青,牛毛帐篷编织技艺在这里传承,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今年正值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10周年。10年间,我区多措并举,认真做好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体系。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西藏自治区包括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等在内的17个项目入选。至此,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106项,实现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十大类别全覆盖。

  作为文化资源大区,西藏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技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前所未有。

  来自日喀则的平措扎西是一名勉唐派唐卡画师,能为传承西藏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他感到十分荣幸。“在党中央关心关怀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如今是西藏文化发展最好的时期。”平措扎西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央、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非遗保护资金分别为2.23亿元、9592万元。全区命名西藏大学等8所院校为“西藏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昌都锅庄、比如丁嘎热巴、拉孜堆谐、拉孜扎念、达布阿谐等项目成为各地“非遗课间操进校园”新亮点,格萨尔说唱、久棋等项目走进课堂,薪火相传的格局逐步形成。

  在西藏,随着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日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文化产业顶层设计,重点培育了“文创西藏”区域公用品牌。布达拉宫文创体验馆、布达拉宫文创产品销售店和西藏博物馆文创体验店建成并对外开放。

  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拉萨创演以来,已成为西藏文化市场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融合剧,成功转移当地农牧民7000余人次就业,累计演出1300场,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

  截至2020年底,全区拥有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34家,各类文化市场主体7500余家,从业人员近7万人,行业年产值达60.95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

  5月20日,新编现实题材藏戏《次仁拉姆》通过了国家“百年百部”重点扶持剧目的验收。自治区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告诉记者,在国家重视,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古老藏戏在新时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我区地方特色浓郁、群众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责编:郝洁、吴雨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