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出新动能 走出康庄道

李梅英

2020年11月24日09: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原标题:“合”出新动能 走出康庄道

3.jpg

  图为仲巴县聂康村“珠峰霍尔巴绵羊”专业合作社牧民在放牧生产。本网记者 次旺 摄

4.jpg

  图为芒康县峨江优质青稞种植基地农牧民合作社工人在车间生产线上包装青稞产品。本网记者 次旺 摄

  西藏,农牧业禀赋突出,牦牛肉、青稞、藏香猪肉等特色农牧产品品种丰富;同时,受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农牧业基础薄弱,经营发展较为滞后。

  如何有效经营?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呈现了出来。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和农牧民意愿,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合作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小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联合体,在聚拢力量、促进农牧业发展方面有自己独特优势。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合作社的培育工作,大力引导和支持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在不断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引导农牧民合作社多形式、多元化发展生产,积极提供服务,催生农牧区内生新动能,推动农牧业现代产业化发展进程。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登记注册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1386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6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18家。农牧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油、肉蛋奶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并由种养业向农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餐饮服务、民族手工、建筑建材、乡村旅游、农技服务等延伸。

  注入发展新动力

  为有效促进和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工作,西藏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等,在税收、信贷、注册登记、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专门就政策支持、帮扶引导、基础建设、产业培育、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加大支持力度,为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各市地也积极出台配套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从扶持资金、人才培训、指导服务上给予支持,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13至2017年,山南市从本级财政落实支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资金6800万元。2007年以来,阿里地区以合作社理事长、财会人员、会员代表等为重点,组织培训5000余人次。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西藏设立表彰奖励资金,先后表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先进示范社21家和先进市地2个。2017年,拉萨市对评选出的30家市级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给予财政奖励资金达150万元。

  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2014年,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人工饲草种植,依托国家农牧投资资金成立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将周边8个行政村7104名群众纳入合作社。合作社牧草种植相关费用由帮扶企业提供,收益全部归当地群众所有。通过这些年的牧草种植,艾玛乡累计改善荒漠土地3990亩,参加牧草种植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近些年,西藏不断创新,注重引导,积极扶持,加快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呈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组织制度不断完善、社员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

  同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式更加丰富,已由起初的政府引导创办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企业带动、能人领办、村集体创办、农牧民自发组织创建创办合作社。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有63家,其中种植、养殖类合作社达41家,占总数的65%。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众所周知,品牌是公司的命脉。品牌建设对合作社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为适应现代市场规律和市场要求,自治区在指导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产品质量作为合作社发展的生命线,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围绕特色、特产等优势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三品一标”认证农畜产品,积极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征、产品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扩大品牌市场影响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1家合作社的54个农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其中获“地理标志”认证1个,“绿色产品”认证2个,无公害产品认证51个。

  推动合作社走向规范化

  2018年底,西藏启动了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评选认定工作。2019年,认定公布了第一批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8家;2020年8月,上报的第二批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已上升到205家,发展形势喜人。

  同时,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自治区级示范社评定和监测办法》。拉萨市曲水县、山南市扎囊县、那曲市班戈县被确定为2019年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区各级、各部门把清理“空壳社”作为规范合作社管理、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促进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的有利契机,结合本地实际,正在开展相关工作。

  “合”出显著效益

  “今年,我们养羊合作社预计人均分红可达3500元,加上副业和外出务工的收入,全村人均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大关。”在定日县宗措村村口,望着成群的绵羊,村党支部书记索朗认真地算起了今年的收入账。

  定日县尼辖乡宗措村,地处彭曲河加唐沙丘地带,耕地贫瘠、牧草产量低、常年风沙大。村党支部与驻村工作队通力合作,在贫瘠的土地上办起岗巴羊养殖合作社,打响了一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

  拉萨市堆龙古荣巴热糌粑专业合作社,与古荣乡及周边乡镇的1456农户签订了优质青稞种植收购协议,其中120户为“黑青稞”定点种植户,支付青稞收购资金1730万元,总受益达到1456户、2569人,农户户均增收2376元。同时,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在古荣乡巴热村及周边乡镇开展贫困户看病就医、扶贫就学、建房补贴等扶贫帮困活动。

  ……

  在各市扶贫工作中,都有合作社大显身手的身影。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为农牧民脱贫增收拓展了渠道,提供了选择。通过统一组织销售,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市场;通过统一品牌,突破了地域限制,把产品卖出乡村,走向了全区;通过扩大就业,改变了入社农牧民原有的生产形态,实现了脱贫增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全区一大批农牧民踏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责编:郝洁、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