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有所居”跃升“更宜居”

李梅英

2020年09月24日10:1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原标题: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有所居”跃升“更宜居”

  “搬进新家的那一刻,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林芝市察隅县上察隅镇毕达村村民红梅说。2016年,在政府的帮扶下,红梅开始经营温室蔬菜大棚。善良勤快的她很快便赚了第一桶金,家庭年收入突破5万元。结合边境小康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政策,红梅决定搬离久居的老屋,盖新房。

  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住建厅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的西藏工作着眼点着力点和出发点落脚点,以城乡住房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住有所居  住房保障和建设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住房保障和建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具有西藏特点、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区住房保障实现由基本保障向全面覆盖跨越,构建了‘以周转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为主’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城市困难职工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将寺庙僧舍危旧房以及特色小城镇纳入到棚改范围,将环卫工人、公交司机、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农牧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16年至2019年,全区累计投资169.17亿元(包括乡镇周转房),建设(收购、改造)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0.48万套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包括2014年至2016年3.2万套乡镇周转房),建筑面积1338万平方米。

  截至2019年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4.5平方米。

  同时,我区扎实开展全区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和施工扬尘防治两年行动,积极推广“互联网+监管”等信息化监管模式,探索开展第三方工程质量安全辅助巡查,推动行业监管责任和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坚决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住建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下降。

  此外,施工工艺得到全面提升,一系列具有高原特色的新工艺新材料和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施工领域推广使用,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率达100%,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住要安居 农牧民群众居住条件大有改善

  “像做梦一样!”昌都市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68岁村民益西拉姆说。不久前,她搬进了村里的新家。

  农村危房存量较大、建房成本高是我区住房面临的最现实问题。2016年至2019年,先后落实了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7.9亿元,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4.4万户,推动全区农村贫困群众真正住上了放心房、满意房。

  2020年,我区落实农村住房改造资金4.18亿元,用于完成动态新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农房抗震改造任务。

  截至8月底,全区7市地1515个村庄编制规划全部完成,624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开工建设,竣工519个。全区26个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吉塘、曲孜卡等一批展示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旅游、融合度假休闲和边贸物流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初步形成,全区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历史文化街区7处,历史建筑99处,3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住有宜居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帕热组位于县城以东约2公里处,公路两侧目之所及都是绿色,成群的牛羊点缀其间,景色醉人。帕热组群众年人均收入已经由人居环境整治前的9000多元提升到目前的16800元。

  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墨竹工卡县分局局长普次告诉记者:“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墨竹工卡县将塔巴村帕热组作为试点,逐步推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切实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19年末,全区城镇常住人口超过110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25.99平方公里,城镇数量达146个。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城镇的承载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6市地驻地城镇为支撑,其他县城为支点,边境、旅游、文化和产业小镇为特色的城镇体系。

  目前,全区配套供水管网长度3028.6公里,县城及以上城市日供水量达到87.71万立方米,市地所在地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5.03%。供暖面积达3192万平方米,公园153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5.33%。

  2019年底,全区1938座厕所基本完成建设工作,投入使用1508座;全区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94%、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5.4%;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34%、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76%,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随着全区主要城镇加快建设的步伐,以及全区特色小城镇示范点、边疆明珠小镇试点稳步推进,城镇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聚集能力逐步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责编:郝洁、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