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张黎黎

2020年07月15日13:32  来源:西藏日报
 
原标题:“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试点地市要敢于先行先试,推动试点创新,努力探索体制性壁垒和机制性障碍的破除方法路径,形成以探索创新为动力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局面。每年要研究确定一批社会治理重点项目,逐一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日前通过的《关于推进西藏自治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思路和目标。

  相较于这个“时间表”“路线图”,我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究竟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要在哪些机制体制上下“硬功夫”,才是做实、做细这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所在?

  《意见》指出,要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共治格局,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探索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使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城乡基层和各类社会基层组织。

  要完善政府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负责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承担预防和减少本领域各类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做到既各负其责、依法履职,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要完善民主程序科学、环节完整的协商体制。统筹推进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就市域内发展安全重大问题特别是带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局面。

  要完善群团广泛组织、桥梁纽带的助推体制。充分调动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群团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带动社会组织、志愿力量进驻党群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等基层组织,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要提升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网格化和“双联户”服务管理、温馨调解工作模式,打造“枫桥经验”的西藏版本。依托县乡村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加快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提供“一站式”调解纠纷服务。

  要健全群防群治防控网,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群防结合,探索完善新时代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同时,健全治安巡逻防控网,充分发挥便民警务站作用,组建专兼职巡逻队伍,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减少死角和盲区,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

  ……

  从《意见》罗列的各项任务清单中不难看出,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幸福感和满意度”上面。在这份《意见》里,哪些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与群众的这些“新期待”有关呢?

  《意见》要求将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职业培训、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构建广覆盖的保障体系。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全覆盖,使其真正在城镇安定下来,增强获得感、归属感。

  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统筹好公安派出所、派驻检察室、人民法庭、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民政、信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层资源力量,完善功能和运行机制,强化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充分用好地方事权,在市域层面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简化办事流程,学习借鉴内地省市“最多跑一趟”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服务”“智能+政法便民服务”,推动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增进群众获得感。

  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和多元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平台,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提升公安智能服务能力,推动家庭智能安防与社区服务系统、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报警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报警求助自动化、预警信息推送精准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责编:郝洁、柴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