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山南市:讓群眾享受更優質、更經濟的醫療保障服務

2025年10月14日13:27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以前住院自掏腰包得幾百塊,現在不到兩百塊就夠了!”在山南市健民醫院結算窗口,剛辦理完出院手續的扎西曲培拿著繳費單感慨道。這一變化,源於山南市自2023年3月啟動的DIP(按病種分值付費)支付方式改革。DIP啟動以來,山南市克服基礎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等難題,於2024年10月實現20家定點醫療機構(除藏醫院外)DIP實際付費全覆蓋,圓滿完成國家及自治區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以“控費、提質、惠民”的顯著成效,為雪域高原醫保改革寫下生動注腳。

  四措並舉:筑牢改革根基

  改革之初,山南市便將DIP支付方式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成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整合醫保、財政、衛健等多部門力量,先后出台《山南市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細化總額預算、病種分組等關鍵環節要求。通過挂圖作戰、倒排工期,召開20余次專題會議破解改革難題,為改革筑牢組織根基。

  數據質量是DIP改革的“生命線”。針對部分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低、病案填寫不規范等問題,山南市醫保局組建專業團隊,在試點啟動后兩個月內完成全市31家定點醫療機構“一對一”指導。某縣人民醫院曾因病案首頁填寫錯誤率高,導致數據上傳頻頻受阻。工作組駐點一周,從疾病分類編碼到系統接口調試全程幫扶,最終幫助該院實現數據合格率從60%提升至98%。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採集7.76萬條歷史病案數據,建成包含1788組病種的本地化DIP2.0目錄庫,其中地方核心病種466組,充分貼合高原地區疾病特點,為全區病種目錄庫完善貢獻“山南智慧”。

  面對專業人才短缺瓶頸,山南市創新“請進來+走出去”培養模式。邀請國家及內地專家開展10余場專題培訓,內容涵蓋病案編碼、成本核算等核心領域﹔組織醫保干部和醫院負責人分批赴四川、湖南等改革先行地區考察學習。“四川的臨床路徑管理經驗讓我們深受啟發。”山南市醫保局待遇保障科科長董燕表示,借鑒內地經驗后,山南市迅速建立醫保專家庫,吸納臨床、信息等領域專家參與病種分值調整、特殊病例評議等工作,推動改革決策更加科學。

  為凝聚改革合力,山南市構建多方協同治理機制。定期召開醫保與醫療機構協商會,就預算分配、考核指標等核心問題達成共識﹔組建數據工作組,通過線上線下發布會向醫院“亮家底”。2024年,針對39份復雜危重病例,專家庫啟動特例單議程序,涉及39.92萬元基金支付全部精准落地,既保障患者得到充分治療,又免除醫療機構后顧之憂。

  三項突破:打造管理標杆

  在改革進程中,山南市以技術創新為抓手,打造精細化管理新模式。2023年,山南市在全區率先實現DIP全流程信息化清算,打通從數據上傳、病種分組到專家評審的全鏈條線上通道。“以前手工清算需要20多人加班半個月,現在系統自動核算,3天就能完成。”山南市醫保中心經辦人員次仁拉姆說。2025年4月,山南市再次領跑全區,完成上年度DIP清算工作,20家醫療機構清算資金撥付率達100%,結算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80%以上。

  科學的預算測算為基金安全保駕護航。山南市創新採用“三年移動加權平均法+多因素綜合考量”模型,不僅參考歷史基金支出數據,還將人口老齡化、醫療技術價格調整等因素納入測算。以2024年為例,考慮到山南市城鎮化進程加快帶來的參保結構變化,該市動態調整預算分配方案,使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基金結余留用比例更趨合理,全年基金運行穩健,住院次均費用較上年下降7%以上。

  三方共贏:彰顯民生溫度

  改革成效最終體現在群眾獲得感上。2025年數據顯示,山南市城鎮職工住院次均個人自費金額降至214.04元,同比下降35.15%﹔城鄉居民住院次均自費金額254.27元,同比下降19.74%。在市人民醫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從改革前的7.91天縮短至7.82天,診療流程不斷優化。“現在檢查、用藥都有明確標准,既放心又省錢。”住院患者家屬次仁卓瑪說。

  醫療機構也在改革中實現轉型發展。健民醫院通過加強成本核算和臨床路徑管理,2024年藥品耗材佔比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病案質量合格率提升至95%。“DIP付費倒逼我們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該院院長表示,醫院已組建專門病案管理團隊,診療行為更加規范。

  如今,山南市DIP改革已從政策全覆蓋邁向高質量運行新階段。山南市醫保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持續優化支付政策,努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高原醫保改革樣板,讓各族群眾享受更優質、更經濟的醫療保障服務。(孫開遠)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