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告別“天路72拐” 西藏林芝至四川成都客運班線謝幕

2025年09月30日11:5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林芝到成都的客運班線運營裡程近1700公裡,海拔起落大,還有號稱‘天路72拐’這些非常危險的路段,運輸安全風險較高,加上現在民眾出行條件好了,導致班線客座率非常低,所以我們決定停運。”近日,西藏林芝市林安交通產業集團總經理牛長城介紹,這條客運班線運營20多年,見証了高原交通的跨越式發展。

  林芝至成都客運班線於1999年夏天開通運營,此時西藏全區還沒有鐵路和高速公路,該客運班線是當時藏東南一帶民眾為數不多的出藏方式之一。隨著西藏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不斷改善,近日,林芝市官方公布,9月30日由成都向林芝發出當日班次后,正式停運該客運班線。

  9月29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客運中心停放的林芝至成都客運大巴車。牛長城 攝

  “班線開通運營當年,並不是走的川藏線,而是繞行拉薩、那曲、格爾木、西寧,最后才到達成都,全程超過3500公裡,需要走5天。”牛長城說,2001年,川藏公路路況改善,該客運班線改線,5天行程也縮減到了3天。

  他回憶,線路改走川藏線后,自己也乘坐過一次,漫長的旅程堪稱煎熬。牛長城介紹,當時司機、乘客需要在昌都八宿住一晚,四川巴塘或理塘住一晚,“理塘海拔太高了,大家都有高原反應”。

  西藏自治區地域廣袤,改革開放以后,當地不少人有外出求學交通輾轉的經歷。來自林芝米林的林勇介紹,1987年,他在米林讀完小學后考上了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中學。“先從米林坐東風車去林芝,再坐班車到拉薩。然后從拉薩坐飛機飛到成都,再轉火車到重慶,最后在重慶朝天門碼頭坐輪船通過三峽,一路往下到達洞庭湖畔的岳陽。”他回憶,那時從西藏米林到湖南岳陽需輾轉半個多月。

  林勇說,由於太過遙遠,那時讀書很少回家,“有急事就打電報,想家了就寫信”。

  2023年1月16日,川藏公路西藏昌都段著名的“天路72拐”,該路段以高海拔、急彎、大落差等復雜驚險路況被人熟知。(無人機畫面)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林芝市波密縣青年仁青曲措說:“其他地方的人很難想象,十多年前我去拉薩讀高中、去西安讀大學的時候,還要蹚深水、過雪山才能‘走出波密’。”

  川藏公路波密縣境內十余公裡的通麥路段曾被稱為“通麥天險”,飛石、泥石流、塌方等災害頻發,過去是川藏公路最危險的路段之一。2016年4月,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全面建成通車,由五條隧道和迫龍特大橋、通麥特大橋組成“五隧兩橋”穿山跨河,取代了原有的危險難行路段。

  牛長城也介紹,隨著“通麥天險”打通,以及川藏公路沿途的覺巴山、高爾寺山等隧道的通車,加上四川康定到成都高速路的投用,2021年,林芝至成都客運班線實現兩天可達。

  林芝至成都客運班線全程票價是550元人民幣。“但路程實在太長,坐下來會非常疲憊。當有了飛機、火車這些更好的選擇后,幾乎沒人再坐大巴車了。”牛長城說,近一兩年,該趟班次發車時,29座的車上通常隻有五六名乘客。

  2025年6月,西藏林芝米林機場停靠航班。該機場現運營15條航線,通達北京、成都及廣州等9座城市。(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供圖)

  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介紹,林芝米林機場於2006年9月正式通航,2011年首次迎來規模化運營,機位從2個擴建至12個,2024年實現79.68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

  2021年,西藏拉林鐵路通車運營,林芝至成都客運大巴的客流加快流失。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介紹,截至2025年8月底,拉林鐵路累計運送旅客429.5萬人次、貨物147.2萬噸。

  牛長城說,隨著高原交通的發展、完善,林芝至成都客運班線退出歷史舞台是必然趨勢。(江飛波)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