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綻放團結花
——西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綜述
秋日的陽光,洒滿拉薩街頭。八廓街裡,店鋪林立、游人如織。藏、漢、回等各民族群眾匯聚在一起,友好往來,守望相助,繪就一幅生動和諧的民族交融畫卷。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來到位於拉薩老城區的八廓街,感慨地說:“千年八廓街,是我們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裡交往交流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裡其樂融融。”
202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西藏,在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要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領袖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高原各族兒女時刻銘記於心、矢志不渝。全區上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奮力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今日的雪域高原,陽光洒滿城鄉,笑語傳遍農村牧區,現代化進程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位群眾。
文化潤心:鑄牢民族團結思想基礎
近日,記者走進拉薩中學。校園裡干淨整潔,書香氣息扑面而來。思政課堂上,學生們神情專注,正認真聆聽老師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不遠處,拉薩市精心打造的民族團結主題文化公園裡,市民漫步其間,在休閑放鬆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團結教育。
中華文化始終是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我區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深入挖掘、整理、宣傳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生動展現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深刻內涵。各級學校將民族團結教育貫穿於育人全過程,通過開設相關課程、開展主題活動等,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早早生根發芽。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民族團結、時代變遷、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新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
布達拉宮、大昭寺等歷史古跡所承載的多元文化交融印記,藏戲、格薩爾說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體現的中華文化共性,都成為增強文化認同、增進民族情感的生動教材。
“這些年,我們編纂《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組織專門團隊開設‘西藏地方與祖國關系史’課程,取得積極成效。”西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院長白倫佔堆介紹。
在這片遼闊的高原上,文化正如潤物無聲的紐帶,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書寫著一段段民族團結與共同進步的生動故事。
交流促融: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這次研學不僅讓我了解了廣府文化,也讓廣州的小朋友了解了我們藏族文化,我認為非常有意義!”在“石榴籽一家親 穗波少先隊員手拉手”冬令營活動中,來自林芝波密少先隊研學團的嘉央頓珠收獲滿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我區緊緊圍繞這一主線,全面加強經濟、文化、人員等領域的雙向交流,堅定不移以開放促進融合,以發展鞏固團結,推動雪域高原各族兒女在廣泛交往、全面交流中,實現更深層次的情感交融、命運與共。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舉辦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2025年第二期體驗項目輪展活動上,唐卡、藏香制作等非遺體驗項目吸引數萬觀眾參與,生動展現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高原紅石榴”少數民族參觀團項目每年組織民族團結模范代表、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基層農牧民群眾代表赴區外考察學習,親眼見証祖國發展脈動,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作為“西藏解放第一村”的昌都市江達縣崗托村,憑借獨特的紅色資源、壯美的江景和濃郁的藏地風情,成為進藏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在八廓街,朵究倉藏裝店老板卓瑪也欣喜地看到新變化:“現在的游客來自五湖四海,需求更多元了。我們也在傳統藏裝的設計中巧妙融入現代審美和其他文化元素,讓民族服飾既保留文化的根脈,又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我們這條街上的各家店鋪,不管來自哪個民族,大家都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幫扶在一起、發展在一起。”
清晨的宗角祿康公園,各族群眾伴著《團結的哈達》跳起鍋庄和廣場舞﹔夜晚的《文成公主》實景劇,演繹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千年深情……有形之措、有感之舉、有效之方,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各族群眾心中。
民生改善: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今年1月,日喀則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森嘎村村民達瓦次仁家的房子也受到損毀。“多虧全國各地同胞們的全力支持,我們才能這麼快搬進新家。”達瓦次仁告訴記者,8月,他們一家已經在寬敞明亮的新家安頓下來,通過電視直播,全程觀看了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
作為擁有上千公裡邊境線的阿裡地區,近年來,扎實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邊境鄉鎮的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普蘭糌粑、札達蘋果、噶爾蔬菜、日土白絨山羊等“一縣一品”邊境特色產業初具規模。
我區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推動民族地區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
在全國率先建立15年公費教育和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每年常態化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對包虫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及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農牧民群眾白內障等進行集中救治﹔適配高原的新型炊具產品,解決傳統炊具的安全隱患與功能短板,讓各族群眾生活更舒心﹔聚焦邊境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一點點生活質量的提升,一步步團結基礎的夯實,共同繪就了一幅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幸福安康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從藏北草原到醉美林芝,從珠峰腳下到雅江兩岸——遼闊的雪域高原上,各民族正如石榴籽般緊密相連、團結奮進,心向黨、跟黨走,共同邁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史金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