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美教師”古桑曲珍:
點亮高原特殊孩子的生命之光

在山南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舞蹈教室裡,一位藏族女教師用力拍打著地板,一群聽障學生圍在她身邊,通過腳底傳來的震動感知節奏。她,就是古桑曲珍。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堅守,為雪域高原的特殊孩子們點亮了生命之光。
1982年出生的古桑曲珍,現任山南市特殊教育學校團少部書記、藝術團團長。21年前,她走上教育崗位。15年前,她又與特殊教育結下不解之緣。“第一次接觸這些孩子時,我看到他們眼中有著與其他孩子一樣的渴望,只是缺乏表達的橋梁。”古桑曲珍回憶道。
舞蹈是古桑曲珍的最愛,更是她與聽障學生溝通的獨特語言。面對聽力存在障礙甚至完全失聰的孩子,想要讓他們學習舞蹈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了讓學生“聽”見音樂,古桑曲珍創新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她事先讓學生把手貼在音箱上感受節奏,並將音箱緊貼木地板,讓他們用腳心感受震動,還用手機燈光閃爍的頻率示意節拍,拍打雙手,發出洪亮的聲音讓孩子們通過殘存聽力捕捉韻律。
“每個動作都要分解成最基礎的單元,一遍遍示范,一次次糾正。”古桑曲珍告訴記者,一個簡單的八拍動作,往往需要教授一整天。她拉著學生的胳膊一點點調整角度,用最精准、最完美的示范,讓孩子們在模仿中感受舞蹈的輪廓。
有些孩子因重度殘疾無法到校上課,古桑曲珍便主動送教上門。古桑曲珍的“課堂”有時在床邊,有時在院落。沒有寬敞的場地,沒有專業的設備,但她總是精心准備適合孩子能力的教學內容。“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我的信念。”古桑曲珍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耕耘最終迎來收獲。在古桑曲珍的指導下,學校藝術團從無到有,從稚嫩到成熟,最終在全國性舞蹈賽事中嶄露頭角。
在藝術團比賽時,古桑曲珍每天訓練超過10個小時,每個動作都反復打磨幾十遍。最終,藝術團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震撼心靈的生命張力,榮獲2024年全區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戲曲類一等獎。當聚光燈照亮舞台,孩子們臉上綻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驕傲和幸福的笑容時,所有汗水與淚水都化為了喜悅。這耀眼的榮光,不僅是對學生藝術才能的認可,更是對古桑曲珍卓越能力的最高褒獎。
當一屆屆學生臨近畢業,古桑曲珍又擔當起孩子們的“教育生涯規劃師”和“升學引路人”。她搜集研究全國各地高校特殊教育學院、藝術類專業的招生政策,親自帶領有藝術潛力和升學意願的聽障學生參加特殊教育藝術類招生考試。
對於帶著一群特殊孩子的古桑曲珍來說,求學路上困難重重。她身兼數職:是老師,隨時指導專業,安撫緊張情緒﹔是家長,照顧孩子們的起居飲食、安全健康﹔是聯絡員,提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溝通協調,安排考試事宜﹔更是精神支柱,用樂觀心態和堅定的信念驅散孩子們面對未知的恐懼。
“古桑曲珍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孩子們通過手語翻譯告訴記者,“沒有她,我們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
2014年,古桑曲珍成立西藏首個“崗拉梅朵”殘疾人藝術團,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2017年,她指導的舞蹈分獲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西部片區一、二等獎。2024年,情景劇《幸福校園》獲全區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一等獎。2025年,古桑曲珍榮獲全國“最美教師”。
夜幕降臨,山南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舞蹈教室裡依然亮著燈光,古桑曲珍還在與孩子們排練著新的舞蹈作品。無聲的世界裡,藝術成為最響亮的語言,而古桑曲珍對孩子們的愛,便是最動聽的旋律。(武沛濤 丹增平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