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有好路 產業有出路 致富有門路
——西藏“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我區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四好農村路”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日益織密的農村公路網絡,使農牧區經濟社會和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條“四好農村路”,成為有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
“以前,從措麥村到常木村是土路,夏天有積水,冬天會結冰,出行很不方便,直到2024年10月底,柏油路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來村裡旅游的人也多了起來。”桑珠是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鎮措麥村村民,措麥村至常木村全長6.5公裡,過去村民出行需步行1小時,農牧產品運輸受阻,文旅資源也“藏在深山人未識”。
2023年8月6日,隨著北京援藏“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公路改建項目啟動,為高原上的兩個村庄鋪就了一條“幸福路”。2024年10月底,這條公路提前竣工通車,昔日的土路升級為6米寬的柏油路。
當下,正值油菜花盛開的季節,開車行駛在鄉村公路上,像是在金色的海洋中穿梭。措麥村村民尼瑪走在柏油路上,感慨地說:“本以為修好的路是一條水泥路,沒想到是一條6米寬的柏油路。路通了,來這裡旅游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路通了,前來措麥村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為了抓住旅游資源,措麥村不僅建起了民宿,還開發了徒步路線,進一步拓展了鄉村旅游產業鏈。堆龍德慶區常木村與措麥村沿線旅游資源豐富,距離堆龍德慶區較近,這條鄉村道路升級改造后,不僅改善了村庄之間道路通行環境,更重要的是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出行要求,帶動當地村民致富增收。
“我們家住在堆龍德慶區,附近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採摘、賞花、騎行、過林卡等。周末我喜歡帶著家人開車到附近郊游,既增進了家人之間的感情,又可以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市民達瓦說。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拉薩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拉薩市今年爭取市縣財政配套資金1.73億元,修建8項自然村通暢工程,完成投資1.65億元﹔4個養護修復工程投資2796.03萬元、6個危橋改造工程投資1333.2萬元、3個安防項目投資1273.83萬元,均已完工。
“村裡通了硬化路、郵政物流也很便利,我們村的特色編織產品能夠快捷地銷售出去。”日喀則市白朗縣桑巴村黨支部書記白央作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10多年前創辦了特色編織合作社,她對交通發展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深有感觸。
從白朗縣城開車僅需40分鐘便可到達桑巴村村委會,村委會通往村內各處的道路全部是硬化路。
兩年前,桑巴村一半以上的路還是高低不平的土路,人居環境和出行條件較差。2023年,村裡修通了3.78公裡的主干道,路面寬度達五六米,並且通到了每戶村民家門口。白央表示,近年來,憑借日益完善的公路和郵政快遞,桑巴村的特色編織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產品已經賣到了全區各地,交通發展讓老百姓實實在在獲得了收益。
由於出入桑巴村的交通和物流越來越便利,特色編織合作社訂單越來越多。向外發貨目前主要靠郵政物流。白朗縣整合設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按照“一村一站”原則,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將民營快遞寄達農村的快件代運至鄉鎮和建制村,極大地便利了農牧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桑巴村的特色編織業便受益於城鄉交通一體化的發展。
據白朗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旦增曲丹介紹,近年來,交通運輸部門統籌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著力構建以縣城為骨架、鄉鎮為節點、輻射村組的路網體系。目前,白朗縣全縣農村公路總裡程已達468.32公裡,鄉鎮通暢率達100%,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實現100%。已累計開通農村客運班線8條,鄉鎮通客車率達到100%。
進出有好路、產業有出路、致富有門路……伴隨著“四好農村路”的不斷延伸,我區農村群眾通向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寬。2024年,我區實施公路交通建設項目431個,公路通車總裡程達12.49萬公裡﹔實施309個農村公路通暢項目,新增17個鄉鎮、192個行政村通硬化路,鄉鎮、行政村通暢率分別達97.99%和86.05%,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9.48萬公裡。(張雪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