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西藏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

為高原沃土“把脈問診”

2025年08月14日12:02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2022年,國家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以下簡稱土壤三普),計劃用四年時間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及部分未利用地土壤開展一次“全面體檢”。目前,土壤三普已進入成果匯總與全面鋪開階段。

  在西藏,土壤三普工作正全力推進,自治區已完成全部外業調查採樣和內業測試化驗任務,完成自治區級鹽鹼地土壤專題調查成果匯交,初步建立土壤發生分類系統,基本建成自治區土壤數據庫和樣本庫。在外業調查採樣質量和資金保障等方面,自治區總體處於全國前列。

  高位推動,吹響普查“集結號”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壤三普工作,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三農”工作的重點內容,連續四年納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實施意見。從自治區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到各類重要會議,上下聯動、協調高效的工作體系宛如一張密網,將普查力量凝聚在一起。

  據統計,我區累計落實中央、自治區、市、縣各級財政資金近6億元,為普查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積極引進區外專家力量,邀請國家級專家100余人次,深入參與土壤普查的各個階段,從分級分類培訓到外業、內業技術指導,再到驗收、質量控制等工作,專家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為普查工作“保駕護航”。

  同時,自治區注重培育區內專業力量,成立由108位專家組成的技術指導組,建立專家分區包片制度,開展各級專題培訓30余次,培訓持証上崗人員1330余人,為普查工作打造了一支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本土人才隊伍。

  試點先行,跑出普查“加速度”

  “今年青稞長勢比往年都要好,只要天氣穩定,豐收不成問題。”拉薩市曲水縣協榮村種植戶群培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曲水縣通過1000多平方公裡全域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調查,對土壤容重、有機質、微量元素等40余項指標進行檢測,系統收集、整理、分析土壤普查數據,最終繪制出土壤類型圖、土壤屬性圖集、土壤農業利用適宜性評價圖等,讓該縣土壤“家底”一目了然。

  在全國88個試點縣成果評選中,曲水縣憑借扎實工作、科學方法和顯著成效脫穎而出,獲評全國22個優秀試點縣之一。基於試點經驗,全區上下大膽創新,探索出多元化外業工作模式。“西藏昌都模式”以“市級技術領隊+縣鄉農技人員+縣級質量控制+自治區級質控”為框架,在節約財政資金3000余萬元的同時,為當地培養了一支本土化、專業化農技隊伍。

  如今,全區外業調查採樣和內業測試化驗任務均已完成。外業調查土壤樣點4.8萬個,採集土壤樣品達5.6萬份,為全面掌握高原土壤“家底”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內業樣品制備、流轉、保存與檢測化驗高效協同,各級驗收工作順利完成,內業驗收等通過國家級抽驗。

  建設“智慧腦”,打造土壤資源庫

  按照國家統一平台要求,自治區高標准建設集“數據存儲、樣品保存、科普展示”於一體的土壤資源庫,包含數據庫和樣品庫,這是高原土壤的“智慧大腦”。

  自治區級土壤數據庫匯集了200余萬條外業調查採樣信息、內業測試結果和空間地理信息等多源數據。“為保存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樣品,我們把農牧科學院一座綜合實驗大樓的整個分區騰空,用於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西藏自治區樣本庫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改造和設備安裝工作,展廳已具雛形。”自治區三普辦內業組負責人張唐偉介紹說。現在已完成約5.6萬份樣品入庫工作,佔應存放樣品總量比例的80%。

  自治區樣品庫內,樣品整齊排列,珍貴土壤剖面標本和典型樣品得以規范化、長期化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我區創新提出並嚴格落實“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核心主導、強化標准統一、強化反饋復核”四個強化的數據審核,其工作成效被全國土壤普查辦專題刊發推廣,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自治區三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強化資源保障,齊心協力推進成果編制工作,狠抓質量管控,突出成果應用導向,重點關注耕地園地、土特產區、農業產業園等土壤資源狀況,充分考慮地形、氣候等環境條件對農產品產量、品質和耕地質量的影響,積極探索將土壤三普數據和成果轉化為指導農牧業生產、土地管理、生態保護的具體措施和項目,推動自治區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李梅英)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