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踏牧點 伴游客 守公路

——山南市措美縣人民法院干警為草原青綠“站崗”

2025年08月12日09:58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措美縣人民法院干警前往群眾放牧點。

  措美縣人民法院干警向放牧點群眾宣傳法律知識。

  “以前總覺得草原是‘取之不盡’的,聽你們一說才知道,這草皮下面都是‘生態賬’啊!”牧民桑杰對法院干警的宣傳聽得認真,還不時點頭回應。最后,桑杰充滿感慨地說出了這句話。

  近日,山南市措美縣人民法院將司法服務延伸至草原生態保護最前沿,深入轄區草原放牧點、旅游景區及主要交通沿線,開展“零距離”環境資源保護法治宣傳活動,以生動實踐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生態保護意識扎根草原、深入人心。

  在廣袤的草原深處,牧民群眾的黑帳篷與成群的牛羊構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措美縣人民法院干警來到放牧點,圍坐於牧民群眾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打開話匣子。“大叔,您看這草場上的植被,要是過度放牧,來年就長不出這麼好的草了,牛羊沒了口糧,咱們的日子也受影響不是?”

  干警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以近年來法院系統審理的非法開墾草原、超標放牧導致生態破壞的典型案例為切入點,詳細講解草原承載能力、禁牧休牧制度的重要性,違法放牧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責任。

  宣傳活動結束后,干警們還向牧民群眾發放了印有漢藏雙語的相關宣傳手冊,留下聯系方式,承諾為牧民群眾隨時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鼓勵大家爭當草原生態的守護者。

  當前正值旅游旺季,藍天白雲下的牧區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法院干警帶著宣傳資料,穿梭在游客集中的觀景台、休息區,主動向游客普及“無痕旅游”的法律邊界。

  “您好,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受保護的,隨意採摘、踐踏可能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亂扔垃圾不僅破壞景觀,還可能因污染環境面臨罰款哦。”干警們耐心提醒游客,從“不隨意投喂野生動物”“不駕駛車輛碾壓草場”到“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將一個個法律條文轉化為游客易懂易行的行為准則。

  “拍照時不小心踩了草坪算不算違法?”一名游客提出心中的疑問,法院干警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關於“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向該游客解釋道:“偶爾輕微的踩踏或許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但如果多人頻繁碾壓,就可能對植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保護草原,需要每個人從‘小細節’做起。”

  游客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宣傳讓“旅游”與“責任”緊密相連,今后會帶著敬畏之心欣賞自然之美。

  此外,法院干警在公路沿線設立臨時宣傳點,對過往車輛尤其是貨運車、越野車司機開展宣傳教育。

  “師傅,運輸貨物時不能隨意拋撒垃圾,像塑料瓶、包裝袋這些垃圾在草原上幾十年都降解不了,會嚴重污染土壤和水源。”“駕駛越野車千萬不能偏離公路碾壓草場,之前就有類似因車主碾壓草原,不僅賠償了生態修復費,還被處以罰款的案例。”

  貨車司機洛桑接過宣傳資料說:“以前跑長途隻想著趕時間,沒想到路邊的‘小事’也關系到法律責任,以后一定會繃緊‘生態弦’。”

  這場深入草原深處的宣傳活動,是措美縣人民法院將環境資源司法保護“關口前移”的生動實踐。“接地氣”的講解、“沉浸式”的互動,讓法律從“條文”變成“行動指南”,既增強了牧民的生態守護意識,也讓游客、司機成為生態保護的參與者和監督者。(王香香)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