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干部群眾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
向著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奮勇前行

連日來,我區各族干部群眾深入學習、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全體村民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將總書記重要回信中“為建設繁榮穩固的祖國邊疆貢獻力量”的殷切希望與深情囑托,轉化為全區上下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以實際行動向著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奮勇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對嘎拉村的發展變化給予肯定,並對未來發展提出殷切期望,這讓我深刻意識到文化在鄉村振興、民族團結以及邊疆繁榮穩固中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阿裡地區文化戰線上的工作者,這封重要回信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也備受鼓舞,為進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阿裡地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普布深有感觸地說。
在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裡地區,擁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阿裡地區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持續推進非遺資源補充性普查與認定工作,完成了新增80項非遺普查建檔工作,55項非遺評定為第四批地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101項非遺推薦申報為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開展非遺進景區等活動近20場次。截至目前,阿裡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217項,其中國家級4項、自治區級35項、地區級116項、縣級62項。“在黨的興邊富民好政策引領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做好阿裡地區歷史文化傳承工作。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這些優秀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促進民族團結、推動邊疆繁榮穩固的重要力量。”普布表示。
近年來,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方面,阿裡地區博物館積極行動,深入阿裡地區七縣的文物遺址、群眾家中和田間地頭,發掘、收集文物。為了找到珍貴的文物和化石,工作人員常常跋山涉水,如今博物館已有2100余件珍貴文物和史料藏品。這些藏品承載著阿裡的歷史記憶,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我們努力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讓參觀者了解它們的出處、作用和流傳經歷。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一方面繼續加大文物收集和保護力度,不斷豐富館藏﹔另一方面創新展覽形式和文化活動,運用數字化等手段,讓古老的文化更生動地呈現在大眾面前,增強文化傳播力。”阿裡地區博物館館長群旦歐珠表示,“我們將加強與學校、社區的合作,開展文化講座、研學活動,培養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讓文化傳承后繼有人。我們堅信通過努力,一定能把雪域高原的歷史文化傳承好,為建設繁榮穩固的祖國邊疆貢獻力量。”
7月以來,在昌都市類烏齊縣類烏齊鎮,牧民群眾正進行夏季牧場搬遷。習近平總書記給嘎拉村全體村民的重要回信成為他們連日來熱議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挂念著西藏各族人民、挂念著我們的生活。”類烏齊鎮君達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村基層人民調解員扎巴次成在宣講中說,“社會安定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基礎,幸福生活的底氣,鄰裡和諧、生活安定,我們放牧生活才安逸。”
安定和諧的環境,積聚出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力量。那曲市色尼區古露鎮注重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與平安建設工作緊密結合,積極引導群眾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轉化為建設平安家園的強大動力。通過開展文明村創建、平安家庭評選等活動,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古露鎮黨委書記王彪表示:“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在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洛桑旦增 永青 彭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