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為筆 繪就鄉村新畫卷
——林芝市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一覽

圖為察隅縣雄久村全景。記者 謝筱純 攝
圖為朗縣拉丁雪村村民堅阿措姆在嶄新的廚房裡忙著盛裝熱氣騰騰的牛肉包子。 記者 謝筱純 攝
屋舍儼然、綠樹成蔭,群眾在村口屋前閑話家常……走進林芝市各村鎮,嶄新的面貌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和美鄉村”。從人居環境整治到鄉風文明建設,林芝市的村鎮,既有“面子”又有“裡子”,群眾收獲了切實可感的幸福。
朗縣拉丁雪村——
村居更新展笑顏
“和美鄉村”,強調了“和”與“美”,是對“美麗鄉村”和“宜居宜業鄉村”的進一步升華與拓展。“和美鄉村”的“美”著重於打造現代化鄉村,不僅要求功能完備,還要保留鄉土韻味,實現內在和諧與外在美觀的統一。
朗縣仲達鎮,通過村居建設“小切口”,提升“和美鄉村”“大面貌”。
在拉丁雪村,一棟棟藏式裝修風格的新居錯落有致,硬化道路連通村戶,家家戶戶屋頂飄揚的五星紅旗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
走進村民堅阿措姆的家中,300多平方米的新房擁有明亮通透的客廳、設施齊全的衛生間,她正在嶄新的廚房裡忙著盛裝熱氣騰騰的牛肉包子招待客人。堅阿措姆的父親扎西歐珠介紹說:“我們是2024年底搬到新房子的。家裡三代都住在一起,有8口人。以前一家人全擠在兩間房裡,現在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房間,我們都非常高興。”談起新房,他激動不已,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近年來,朗縣仲達鎮累計投入3680余萬元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惠及275戶農牧民群眾。除了拉丁雪村,解協村、堆許村等地群眾也紛紛告別傳統石木房,搬進了藏式風格的現代化新居,掀開了幸福生活新篇章。
察隅縣雄久村——
生態保護繪美卷
“和美鄉村”的“和”意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諧。
來到察隅縣竹瓦根鎮雄久村,天藍、地綠、水清,生態好,讓人心情格外舒暢。與眼前的舒適環境形成對比的,是曾經蚊蠅亂飛、污水直排、因“臟亂差”為人熟知的雄久村。
竹瓦根鎮黨委、政府通過調研了解群眾實際需求后,積極向深圳市對口援藏工作組“借力”,採取“群眾自籌+政府投資”模式,開展污水處理系統改造提升、村道綠化、整村改建及亮化工程,做到村居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保護成果不斷惠及民生。
尤其是污水處理方面,結合村情實際,配置了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完善水務設施運維管控信息系統及污水收集治理系統,對雄久村和美廣場污水處理設施范圍內的景觀公園進行了提升。配套的太陽能曝氣系統及太陽能在線監控系統使其能實現無人或少人化運維、自動化運維和集成化運維,真正實現生態性、系統性、循環性的新發展理念。據介紹,該排污設施項目共惠及雄久村35戶132人。
居住環境提升連帶周邊生態保護工作也有了顯著成效,彰顯了“美”與“和”。
巴宜區更章村——
思想煥新促發展
“和美鄉村”的“和”還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和”,強調了鄉村的文化底蘊與精神風貌。
提起以前的巴宜區更章村,可謂“各唱各的調、各做各的事,村黨支部凝聚力差、班子缺乏戰斗力”。
2022年,更章村把准病因,對症下藥,順利完成了村“三委”班子補選工作。隨后,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黨員主動作為,群眾積極配合,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化解,清除了影響村居發展的阻礙和安全穩定的隱患,有效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全村群眾的認可和信賴。
人心齊了,更章村黨支部深入分析研判村庄發展思路,結合本村實際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發展一村一策》,並積極申請援藏工作隊和巴宜區鄉村振興局的大力支持,打造了村裡的老年活動中心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切實將村內土地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資產。
在老年活動中心,村裡明確以“雙聯戶”為單位輪流經營,由“家廚巧手”掌勺,負責老年活動中心餐食、茶水制作,一邊為老年人、困難家庭提供愛心助餐,一邊又能對外營業,將老年群體的民生需求轉化為發展動能。
為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項目運營效果和吸引力,更章村依托自然生態優勢,組織黨員群眾自發義務投工投勞600余人次,用石頭、木頭打造景觀,為項目后期服務體驗增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氛圍,積極打造以自然為本、綠色經濟為導向的生態發展示范項目。
強基礎、興產業,強組織、促民生,強治理、促和諧。如今的更章村,是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煥發出勃勃生機,向“美”而生。
行走在林芝的各個鄉村,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村容村貌發生了改變,鄉親們的生活品質有了提升,各村鎮正在繪就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謝筱純 王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