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雪域白雞”項目獲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6代科研人62年育成“下金蛋的雞”

2025年05月26日09:20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高原5月,拉薩河畔綠意蔥蔥。44歲的馮靜穿梭在拉薩市雪域白雞養殖基地的孵化車間內,精准地給孵化器調試溫度,定時收集種蛋。看著活潑成長的雛雞,她的臉上挂著笑容,嘴裡哼著小曲。

  多年來,依靠科技創新的支撐,這片高原農牧業的“試驗田”早已褪去粗獷的舊貌——智能孵化機取代了傳統火炕,科學喂養取代了散養飼喂,西藏農牧業正以“科技芯”重塑“新肌理”。

  馮靜是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一名副研究員。她說:“西藏本土藏雞生長周期長、產蛋量低。雪域白雞育成后,年產蛋量由98枚提高到206枚,比藏雞增加了108枚。”高原種蛋孵化率也由原來的35%提高到80%及以上,實實在在提高了經濟效益。

  “雪域白雞”是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自主培育的西藏第一個家禽蛋雞品種。1958年,西藏第一次從區外引進優良蛋雞品種——白來航雞,開展適應性飼養和繁殖等研究工作,由於地處高寒缺氧的生態環境,白來航雞孵化難題始終得不到解決。1960年科技人員通過二系雜交育種法,以白來航雞為父本,當地藏雞為母本開始了選育工作,1964年將純白的雜交后代命名為“拉薩白雞”。

  1986年至1990年是該品種系統選育階段,通過連續4年3個世代的系統選育,各項生產性能有了明顯的提高,體型外貌更加一致,生產性狀遺傳穩定,各項指標均達到品種群的標准。1990年該品種被西藏自治區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評審為輕型蛋用品種群,並獲得了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20年9月,“拉薩白雞”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時,由於存在地域名稱,故更名為“雪域白雞”。

  雪域白雞的“誕生記”,是一部跨越62載的高原育種史。馮靜作為親身經歷的科研人員,深知這抹“高原白”的來之不易。

  “團隊裡的很多人剛開始都不是研究雞的。”她介紹道。從牛羊的養殖轉向雞的育種,他們面對的不僅是體型數10倍的差異——牛羊的生殖周期以月計,雞的孵化卻以天為單位。最基礎的飼養參數,從飼料配比到光照時長,都要在高原缺氧環境下重新校准。

  無數個深夜,團隊成員忙碌在實驗室做實驗,在辦公室查文獻,實驗室、辦公室的白熾燈與孵化機的燈光交織。馮靜經常在閑暇時重刷電視劇《士兵突擊》。“做科研就得像許三多一樣,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才能做出成績來。”馮靜說。

  2022年,她牽頭攻關“特色蛋用型藏雞培育及高效生產模式研究與示范”課題時,恰逢孕期,她仍在雞舍間奔波、爬上爬下,查看雞群狀態以及設施設備﹔生產后的第二天,她就開始在病床上工作了,醫生查房看見后還打趣道:“你是來生孩子的還是來工作的?”

  “審定通過的那天,我高興得哭了兩次。”馮靜至今記得那一刻的恍惚:12年,從“科研小白”到團隊負責人,從羊圈到雞舍,從不被看好到雪域白雞新品種審定完成……所有的疲憊、迷茫、委屈,在聽見“審定通過”的瞬間,化作豆大的眼淚釋放了出來。

  為加快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增加農牧民收入,團隊堅持成果示范推廣。截至目前,雪域白雞已在全區七市地的38個縣累計推廣356.8萬羽,良種覆蓋率超過40%。

  2025年4月29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藏政發〔2025〕7號),由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拉薩淨土藏雞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雪域白雞新品種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集成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這份榮譽,是對6代科研人“接力跑”的最好証明。(卓瑪七林 文鳳)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