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精心救治,讓黑頸鶴重返藍天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唐加鄉卓尼村,一場跨越21天的生命守護行動,見証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一隻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護林員尼瑪次仁的精心照料下,終於重返藍天。
48歲的尼瑪次仁是墨竹工卡縣唐加鄉卓尼村的一名護林員,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在山林間,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今年4月4日,像往常一樣在田間巡護的尼瑪次仁,偶然間發現了一隻行動遲緩、無法正常飛行的黑頸鶴。黑頸鶴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尼瑪次仁深知這隻黑頸鶴的處境危急,他第一時間向墨竹工卡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匯報了情況,在得到就地治療的指示后,尼瑪次仁將受傷的黑頸鶴帶回了家中。
回家后,尼瑪次仁憑借多年護林工作積累的經驗,對黑頸鶴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確定其翅膀因外力撞擊造成骨折,同時還伴有輕微的脫水和營養不良症狀。於是尼瑪次仁為黑頸鶴制定了詳細的治療和護理計劃,他首先小心翼翼地為黑頸鶴清理傷口,避免感染﹔對於骨折的翅膀,他運用專業工具在骨折處進行固定,確保骨折愈合時不錯位。同時,他還精心調配適合黑頸鶴的食物,考慮到黑頸鶴的飲食習慣和營養需求,他准備了新鮮的谷物等,確保其營養攝入充足。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尼瑪次仁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顧這隻黑頸鶴上。他每天都會仔細觀察黑頸鶴的恢復情況,從飲食的攝入量到活動狀態,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他還根據黑頸鶴的恢復狀況,及時調整治療和護理計劃,發現黑頸鶴的食欲不佳,他便嘗試更換食物種類﹔發現翅膀恢復的速度較慢,他就調整固定的方式和力度。“在我心裡,這隻黑頸鶴不僅僅是一隻受傷的野生動物,更像是我的孩子。”尼瑪次仁說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尼瑪次仁的悉心照料下,黑頸鶴的傷勢逐漸好轉。它的翅膀骨折部位開始愈合,體力也慢慢恢復。終於,黑頸鶴迎來了重返藍天的時刻,當它展開翅膀,自由翱翔在天空時,尼瑪次仁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時也夾雜著一絲不舍與牽挂。他知道,這隻黑頸鶴屬於廣闊的天空,需要回到自己的生長環境。
尼瑪次仁成功救治並放歸黑頸鶴的故事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體現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關愛與保護,也彰顯了社會各界在生態保護工作中的積極作為。在這個過程中,墨竹工卡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給予了尼瑪次仁專業的指導和支持,為黑頸鶴的救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尼瑪次仁作為一名普通的護林員,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他的善舉為更多人樹立了榜樣。
墨竹工卡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尼瑪次仁的行為值得學習和贊揚。下一步,將繼續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通過開展宣傳教育等方式,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積極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來。同時,還將加大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力度,為珍稀物種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共同守護生態家園。(王靜 洛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