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以科技為筆加速繪就智慧新圖景

——西藏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賦能

2025年05月14日09:55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圖為瓊結縣宣傳思想文化系統“鄉村數字文化”考察組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峽融媒體中心參觀學習。 記者 次仁平措 通訊員 倫珠澤仁 攝

  圖為洛隆縣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直播銷售青稞挂面及青稞餅干。記者 丹增群培 攝

  圖為洛隆縣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搬運青稞原料。 記者 次仁平措 攝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數字技術正成為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我區緊抓高原數字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和潛力價值,通過加強頂層設計、開展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夯實數字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融合、壯大數字經濟產業、提升治理能力等方式,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智慧農業、數字文化、直播助農、數字政務等創新實踐在我區遍地開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建強數字底座

  自治區農牧業信息化工程建設項目是加快推進我區農牧業信息化發展、助力數字西藏建設的重要舉措。項目於2023年6月竣工驗收,5大平台22個信息系統已上線運行。

  2023年11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舉辦農牧業信息化工程建設項目應用培訓班。培訓以自治區農牧業信息化工程建設項目應用為內容,旨在推動《西藏自治區數字農業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6年)》落實落地。

  培訓邀請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西藏大學、信息化工程項目平台建設方等區內外專家,採取理論教學、平台演示、現場觀摩、典型發言、互動交流等形式,圍繞數字西藏、智慧農業、網絡安全管理、數據資源管理、政務信息化、系統平台推廣應用等,進行理論授課和平台演示。培訓還邀請日喀則市農業農村局就數字農業發展,特別是青稞產業大數據平台建設作經驗交流,組織學員赴拉薩市堆龍德慶區設施農業物聯網監測點開展現場教學。

  “對應用成熟化、界面友好化的數字鄉村信息化產品加大政府牽頭推廣力度,先期主推‘智慧邊防’和‘智慧林卡’兩類產品,后期則可逐步向基於智能評估和遙感監控的‘雲種植’‘雲放牧’等領域拓展,不斷賦能農牧業生產力。”中國移動西藏公司副總經理衛紅表示。

  近年來,我區積極搭建農牧雲平台和全區農牧統一數據庫,開發“西藏農牧”手機APP應用端,繪制全區農牧數據“一張圖”。建成農村土地(耕地)承包權管理平台,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平台業務管理基本實現全區覆蓋。2021年起,全面推廣使用西藏牧運通系統和三標合一追溯體系,西藏牧運通系統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証明(B証)試點工作在農業農村部專家現場考核中被評定為優秀等次,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日喀則市青稞產業大數據中心、西藏農牧業大數據實踐與應用2個案例成功入選2023年全國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當雄、桑珠孜、尼木3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均已獲批創建國家或自治區級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米林、曲水、乃東、白朗均獲批創建自治區或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鄉村振興示范縣。

  拓展應用場景

  2025年2月,工布江達國家數字農業(藏豬)創新應用基地建成投用。該基地可實現藏豬養殖信息化展示、智慧牧業物聯網大數據決策指揮、智慧農業遙感氣象大數據預測預警、養殖全過程追溯管理。

  河南南商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商農科”)負責該項目的自動化料線系統、精准飼喂系統、精准控溫通風系統、粥料飼喂系統、巡檢及盤點估重系統、豬場數字化平台管理系統等設備的設計與施工。

  改造中,為實現豬場自動化和智能化養殖,南商農科採用先進的傳感器和智能設備,如智慧養殖設備、環境監控系統等,對藏豬養殖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調控。

  “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系統能夠自動調整飼料投喂量、水源供給、溫濕度控制等,為藏豬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南商農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引入智能巡檢機器人,實現了養殖場的自動化巡檢和異常預警,提高疾病防控效率。

  這是西藏拓展數字鄉村技術在鄉村應用場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區接續推進各類示范基地創建,已建成工布江達國家數字農業(藏豬)創新應用基地、桑珠孜區國家數字農業(青稞)創新應用基地﹔支持數字鄉村試點縣(米林、白朗、曲水等)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鄉村振興示范縣共創共建﹔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山南市乃東區、林芝市巴宜區試點開展青稞種植衛星遙感監測,實現6萬余畝制種基地數字化管理,通過數字化方式辦理頒發西藏第一批農機牌証﹔通過區內平台與京東、淘寶等購物平台對接,拓寬高原特色農牧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已有471家優質供應商成功入駐平台,累計上傳2473款高原農特產品,銷售額達 1.18 億元,其中今年1—2月實現銷售124.65萬元。

  加速應用智裝

  “拖拉機可以人工遠程控制,也可以自動啟停、換擋、倒車,田間快速調頭,車輛農具自動抬升、下降控制,根據旋耕、打漿、犁地或播種等作業自動規劃路徑,自動規劃出入庫路徑。”在2024年9月的西藏專用農機裝備適應性研發改進成果展暨先進農機裝備展上,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高原農牧業綠色生產機械裝備創新團隊研究員鐘成義表示。

  據了解,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高原農牧業綠色生產機械裝備創新團隊以高原農牧業生產裝備需求與重大科技問題為導向,推動高原農業生產特殊農藝需求與內地先進農機技術有效融合,開展西藏農業機械適應性研發改進,滿足高原農作物機械化生產裝備需求。

  此次展覽主要分三個區域:西藏專用農機裝備適應性研發改進成果展示區、智能先進亟須農機裝備展示區、高效適用農機裝備展銷區,展示了智能化青稞旋耕施肥精量播種機、青稞種下施肥播種機、青稞驅動耙精量播種施肥機、履帶自走式割捆機、穎殼收納箱、牛糞壓塊機等科研成果。

  參展人數達到1000人次。當地農戶熱情詢問機具的性能特點,並表示團隊研發的新機具對高原環境適應性強,較好解決了高原農業生產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是發展生產、提高效率的好幫手。

  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新一輪(2024—2026年)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惠農政策,引導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用工作,加大先進適用、綠色高效農機裝備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繼續將北斗終端農機列入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加大對作業監測、無人機等智能裝備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全區農機裝備結構逐步優化。農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期,在全區38個縣(區)開展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作業補助試點工作。

  從“靠天吃飯”到“數字賦能”,數字鄉村建設正重塑西藏鄉村的未來。隨著政策、技術、人才的多維發力,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智慧圖景加速繪就。

  近年來,我區鼓勵相關企業,利用短視頻平台直播帶貨,銷售民族特色產品,不僅讓民族特色產品插上翅膀遠銷全國各地,還帶動群眾就業創業、實現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王超)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