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青春守護國門 熱血鑄就忠誠

——日喀則海關服務裡孜口岸高質量發展掃描

2025年05月14日09:53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冬去春來,裡孜口岸仍大雪紛飛,寒風凜冽。

  中午11點,室外白茫茫一片。日喀則海關關員拉巴頓珠、登真平措穿好防寒服,走向剛剛抵達入境口岸的邊民,從備勤用房到口岸的路上,留下了一串長長的腳印。

  “再堅持一下,再冷我們也得保障口岸正常通關運行。”看著入境邊民隨身行李物品結出冰碴,拉巴頓珠對登真平措說。此時,室外溫度已降至零下20攝氏度,說話時呼出的白氣在眼睫毛上凝成冰珠。

  今年春節期間,裡孜口岸突降大雪,值班關員晉美旺加、李和村看見在入境大廳等候通關的邊民,主動報告帶班人員,對接移民局、管委會等口岸聯檢部門,迅速辦理通關手續,積極協助搬運年貨物資,全力以赴保障邊民安全順利通關。

  這樣的場景時常在海拔4772米的國門上演。自裡孜口岸正式開通以來,日喀則海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准確把握“人民海關為人民”的價值追求,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裡孜口岸位於仲巴縣西南部,是海關系統內全年開放並常年駐守海拔最高的監管點,高寒缺氧,溫差大,多風雪,環境可以用“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走路喘吁吁,四季穿棉襖”來形容。

  因長期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工作,日喀則海關裡孜口岸監管點不少關員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脫發、關節炎、肺炎、心肌肥大、紅細胞增多等疾病,不斷侵蝕著這支平均年齡為30歲的年輕海關隊伍。

  但惡劣的自然條件,無法阻擋前進的腳步。裡孜口岸開通以來,關員們始終以奉獻擔當彰顯忠誠,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書寫著對祖國的深情與熱愛。

  休假返崗的關員張玉華,經過4天近4000公裡的長途跋涉,從海拔僅有800米的雲南芒市趕到海拔4772米的裡孜口岸,投身口岸監管工作。返崗第二天,張玉華“果不其然”因為海拔急劇變化和長途奔波突發急性痛風。但想到明日還有200余隻活羊要出口,其他同志已經堅守多日沒有休息,他強忍疼痛上崗,認真開展活羊臨床檢疫、採血送檢等工作,保障活羊順利通關。

  某日,關員登增桑布在旅檢通道發現,1名尼泊爾籍邊民因缺氧出現急性高原反應,他第一時間報告,與醫學專業關員次旺久美緊急進行救助幫其脫離險境,並協助辦理通關手續。

  一日,關員邊巴次仁突然接到電話,愛人焦急地告訴他,身在拉薩家中年邁體弱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同時突發重病,正在住院治療。但口岸離家超過900公裡的路程讓他至少需要兩天才能平安返回,他只能一邊隔著電話安慰慌亂的妻子,一邊緊急交接工作請假趕路回家。剛剛休假的關員旦增旺加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趕往邊巴次仁家中,往返醫院送餐照料,用行動踐行“同事即親人”的團隊精神。

  “口岸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條件有限,后勤保障相對匱乏,關員們卻從未有過絲毫抱怨,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時刻以理想為筆、以奮進為墨,書寫身在高原邊關的激揚青春,帶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參與到守國門、促發展的事業中。”邊巴次仁感慨。

  身體裡流淌的是不屈服於生命禁區的青春熱血﹔棉衣包裹下的是那一顆顆衛國戍邊的拳拳之心﹔風雪中屹立的身軀裡不變的是“人民海關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奮勇爭先擔重任,堅守初心向未來。截至目前,日喀則海關在裡孜口岸累計監管貨物300余噸,貨值達1300多萬元,其中監管出口活羊5600余頭,出口鹽40余噸﹔監管出入境人員4萬余人次﹔普法宣傳40余次,以實際行動助力“鹽羊古道”重煥生機,當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國門衛士。日喀則海關關員始終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最真摯的情懷、最純粹的底色和最朴素的價值追求,堅持把防風險、保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堅決將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風險拒於國門之外,積極推動裡孜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推動裡孜口岸邊民互市貿易穩步發展,不折不扣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

  2025年3月,日喀則海關裡孜口岸監管點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同年,日喀則海關在全國文明單位創建工作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擬命名名單,並通過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的公示環節。(楊子彥)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