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城·傾聽一座城︱那曲風吟

風,從念青唐古拉山脈的脊梁傾瀉,夾雜著遠古冰川的密語。在羌塘草原的腹地,有一片蒼茫淨土——那曲。
這是那曲市羌塘無人區內的藏色崗日冰川(無人機照片,2024年5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夏意漸濃時,那曲仍是銀裝素裹,以至於當地人常說,“那曲一年有兩季——冬季和大約在冬季。”
“那曲地處西藏自治區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高海拔造就了低壓缺氧、干燥寒冷的自然環境:空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西藏那曲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科科長楊磊介紹。
這是2月12日拍攝的那曲城區(無人機照片)。鳥瞰這座“雲端之城”,一派蒼茫壯闊景象。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裡,高寒的氣候、深厚的凍土層,曾讓樹木望而生畏,但卻阻擋不了人們改寫“生命禁區”的決心。
那曲市林草局二級調研員扎西平措說,“我們那曲市從2017年開始在市區種植樹木,主要種植班公柳、高山柳、沙棘、雲杉等16個品種。”
2025年4月25日,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在那曲高寒高海拔鄉土樹種培育基地給樹苗剪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那曲的樹不僅扎根在凍土裡,更扎根在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理解之中。
西藏那曲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科科長楊磊介紹,“那曲有西藏面積最大的純天然草原,是長江、怒江、拉薩河等江河的源頭,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期間,那曲共實施生態修復、環境基礎、江河源保護、國家公園創建等方面生態文明建設項目124個,累計投資32.7億元。目前,那曲市自然保護地總面積達33.12萬平方公裡,佔全區自然保護地面積的54.2%,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9%以上。”
位於西藏那曲市申扎縣的錯鄂湖,藏語意為“藍色的湖”,湖面及周邊濕地鳥類眾多,景色宜人。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藏羚羊在草原流連遷徙,黑頸鶴在沼澤草甸起舞,雪豹在裸岩之上俯瞰大地,高原鼠兔拱起的“建筑工程”不僅讓土地更透氣,也成了其他小動物的“宿舍”。那曲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生命奇跡,這裡沒有孤立的保護——隻有萬物交織的共生智慧。
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曲市申扎縣片區裡的藏羚羊(2024年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科科長謝昆軍說,“那曲這塊兒是西藏的藏北高原,這裡是有一個高寒、荒漠性生態系統,它非常獨特。現在主要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20余種,主要有藏羚羊、野牦牛、黑頸鶴、金雕等等,主要是以草食性有蹄類野生動物為主。通過這些年一系列的生態保護措施,那曲境內的藏羚羊從原來的5萬多隻提升到現在的(約)15到20萬隻,野牦牛從原來的1000多頭,現在基本上達到了1萬多頭。”
2024年6月9日,一對黑頸鶴帶著雛鳥在西藏那曲市申扎縣一處濕地棲息、覓食。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充滿希望的,遠不止如此。光伏板陣列在陽光下閃爍,風機機組在風中強勁轉動,把清潔能源送至千家萬戶。得益於海拔高光照強等因素,這裡蘊藏著豐富的光能、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截至目前,那曲的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達到114.68萬千瓦。
“以前那曲這邊(在)冬季主要的能源就是小水電和光伏發電,經常會停電、缺電,自我們風電項目建設以來,大大改善了冬季缺電的現象。”國家能源集團西藏電力有限公司那曲分公司綜合部負責人白瑪多吉說。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歐瑪亭嘎風電場。國家能源集團西藏電力有限公司供圖。
斑斕的藏式窗櫺、沸騰的酥油茶香、煨桑升起的青煙、牧人指尖旋轉的念珠……人們踏著鍋庄舞曲的節奏翩翩起舞。藏羚羊則開始集聚,准備踏上遷徙產仔的路途。
那曲不是一片荒原,它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烙在青藏高原最熾熱的心跳上。(洛卓嘉措、李鍵、盧丹陽、庄雲凱)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木托村,婦委會主任措吉卓嘎(右五)和合作社成員展示部分編織產品。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