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鄉村理發室 民生新驛站

——昌都市邊壩縣探索黨群服務新路徑

2025年05月07日14:27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清晨的濃霧尚未散盡,邊壩縣馬秀鄉曲桑村的巴登四郎已經挎上理發工具箱出發,他要為村裡4位老人提供上門理發服務。在邊壩縣,這樣的黨員志願服務理發隊有75個。

  “過去理個發要跑好幾十公裡去鎮裡,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服務,黨員志願者還能上門給腿腳不便的老人理發。”在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二村理發室,剛理完發的藏族老阿媽次旦卓瑪對著鏡子露出滿意的笑容。這個由閑置倉庫改造的理發室,不僅配備了專業理發設備,還設置了漢藏雙語的政策宣傳欄,是村裡人氣最旺的地方。

  在昌都市邊壩縣,一場“從頭開始”的民生實踐正悄然改變著當地群眾的生活。這個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偏遠縣,建成了89個鄉村理發室。去年以來,通過這些面積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至群眾生活的細微處。

  這種轉變源自邊壩縣委將鄉村理發室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構建起“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員示范”的三級聯動機制。會前調研發現,全縣11個鄉鎮中有8個沒有專門的理發室,最遠的行政村群眾理一次發需往返330公裡。

  “群眾身邊的小事就是黨委、政府的大事。”邊壩縣委組織部部長謝紹均說,縣裡的每個理發點位選址都經過“黨群議事會”充分討論,通過整合75處村級浴室、舊活動室等閑置資源,從而實現89個理發室覆蓋全縣所有鄉村。

  在邊壩縣拉孜鄉拉孜村理發室,可以看到這個20平方米的空間別有洞天:左側是理發區,右側開辟了農特產品展銷櫃,牆上的“銀發議事會”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現在每月的理發日也是我們的議事日。”拉孜村黨支部書記旺秀說,村裡已經在這裡舉辦了政策宣講、糾紛調解等40余場活動,收集群眾訴求70余條,解決率超90%。

  一時間,這種做法在全縣推廣開來。各站點通過疊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議事廳等功能,年均開展各類活動240余場次。馬武鄉達如村嘗試“理發送學”服務,理發師兼任政策宣講員,累計發放惠民手冊700余份﹔草卡鎮利用理發室建立“銀發人才庫”,組織老黨員參與村務監督,化解矛盾糾紛20余起……

  二十多歲的卓瑪央宗沒想到,一年前參加的免費理發培訓,會讓她每月穩定增收3000多元。作為首批“鄉村理發師”培訓學員,卓瑪央宗已經成長為一名遠近聞名的理發師,她說:“現在每月不但有理發收入,我們這個理發室還能幫鄉親們代賣酥油”。

  邊壩縣人社局黨組書記白瑪卓嘎介紹,通過專項培訓,全縣培養了130名本地理發師,落實創業補貼60.21萬元,帶動56戶群眾就業。

  隨著功能的拓展,理發室也帶來經濟效益。14個鄉鎮理發室開辟農特產品展銷區,代售牦牛肉干、酸奶等20余種產品,年銷售額突破55萬余元﹔尼木鄉推出“美甲+理發”套餐﹔邊壩鎮試點“愛心義剪積分制”,群眾可用志願服務積分兌換理發服務。據統計,全縣的鄉村理發室年均服務群眾4.34萬人次,帶動農牧民增收130余萬元。

  “民生溫度計量著基層治理的精度。全縣130名理發師,既是服務者又是信息員。”邊壩縣委書記文濤表示,接下來將注重黨群服務提質擴面,推動服務網絡向自然村延伸,並接入智慧政務平台,讓“小空間”持續釋放“大能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動能。

  一把剪刀剪短“民生距離”,一方空間溫暖百姓心房。邊壩縣的理發室,已成為傳遞社情民意的驛站。(周婷婷)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