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賦能蓄勢 向“新”而行

——山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觀察

2025年05月03日12:37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桃花灼灼,春滿雅礱。在這片高原沃土上,從履約保函助力文旅企業拓邊,到“行長訪廠長”破解融資瓶頸﹔從綠色工廠數億元投資落地,到知識產權質押叩開金融大門——山南市以“拼”的姿態、“實”的作風、“新”的路徑,讓傳統工業破繭成蝶,新型工業化積厚成勢。

  夜色裡,風聲相伴中,李花落、桃花開、楊柳綠。斜風中,雪花變成細雨,春風再次吹綠雅江兩岸。

  不久前,作為山南知名的蜂產品生產企業,西藏夜伴蜂聲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得到建行山南分行提供的68.05萬元履約保函服務,支持該企業參與文旅項目,推動其業務拓展至邊境旅游線路開發。

  春天的腳步不停歇。近年來,山南市通過專項行動、金融賦能、梯度培育等組合拳,精准破解工業企業發展瓶頸,精准助力工業企業擴量提質,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隨著雅江中游清潔能源基地、中車裝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推進,以及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新賽道的布局,山南市工業經濟將持續釋放增長潛力,為西藏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政策給力:

  “精准滴灌”破解發展堵點

  作為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在西藏投資的兩條生產線之一,位於山南市乃東區的西藏中材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水泥進一步緩解了全區水泥市場產品短缺現狀,為助力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作用。

  2024年以來,針對企業產能升級需求,山南市協調解決土地指標120畝,並推動西藏中材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申報自治區級綠色工廠,企業獲得了專項資金支持400萬元。

  近年來,山南市以“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為核心,創新實施“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聚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痛點,構建“一企一策”精准服務機制。

  通過建立“企業困難台賬”,動態收集企業在用地、用工、融資等方面的訴求,累計協調解決問題127件,其中涉及產業鏈協同、政策兌現等重大問題23項。

  在常態化服務機制上,山南市推行“服務企業日”制度,由經信、財政、金融等部門組成聯合服務組,每月深入企業調研,形成“問題收集—分類交辦—跟蹤督辦—辦結反饋”閉環管理服務。僅去年以來,累計開展實地走訪80余次,為40余家企業提供政策宣講、項目申報指導等服務。

  金融支持:

  億元融資催生產業新動能

  從事規模化蛋雞養殖的西藏宏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山南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山南市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重點扶貧產業項目,也是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

  最近,該公司通過工行山南分行的“雪域興農e貸·種植貸”獲得首筆200萬元信用貸款,用於藏雞養殖基地擴建,帶動就業崗位30個。

  山南市通過多種融資渠道,不斷激活企業動能。

  為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山南市創新開展“行長訪廠長”金融顧問活動,通過“一對一”結對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目前,該活動已推動6家企業獲得融資1.3億元。設立1000萬元非公企業扶持專項資金,落實民營企業貸款貼息政策,推動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0.5個百分點。2024年,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諾迪康藥業等3家企業獲評自治區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6.2億元。

  梯度培育:

  專精特新塑造競爭新優勢

  今年以來,山南市進一步強化企業梯度培育,首次設立升級規模以上企業獎勵資金100萬元,對首次升規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

  西藏薩喜欽布實業有限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產能提升30%,成為2025年首批獲得獎勵的企業之一。

  同時,山南市政府還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支持江南礦業4.5萬噸擴產能項目等重點工程落地,推動清潔能源、高原裝備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西藏銀行山南分行主動培育配對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理念,持續推動企業與銀行共謀發展、共同進步。

  在梯度培育機制上,山南市建立“規下轉規上—規上促專精—專精育龍頭”的培育鏈條。2025年,計劃培育企業15家,升級規上企業5家,通過分類施策、重點孵化,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差異化支持。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創新產品,幫助某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專利質押獲得720萬元貸款,成為全區首筆此類業務。

  機制創新:

  數字賦能激發轉型加速度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山南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企業開辦、項目審批流程,將工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30個工作日以內。同時,設立“企業服務之家”線上平台,整合政策咨詢、融資對接、技術需求等服務,實現“一站式”辦理。2024年以來,該平台累計解決企業訴求2097件,兌現惠企政策資金1.34億元。

  在綠色轉型方面,山南市出台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激勵政策,推動“雅江1號”智算中心、深圳雄韜新能源儲能項目等新質生產力項目落地,發展低空經濟、氫氧產業等新業態,為工業企業注入新動能。2025年,山南市計劃實施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10個以上,推動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6億元。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