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載援藏路 一生高原情
——記中央第八、九、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程曉盈

“還記得9年前,當得知被選派參加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時,內心涌起的是難以抑制的激動與憧憬,如今即將離開,有太多的不舍與眷戀。”程曉盈再次翻看著學生提交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考核報告。
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程曉盈,作為中央第八、九、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於2016年7月開始支援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西藏自治區“最美援藏教師”以及“第八批優秀援藏干部”“全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面包坊開業啦,趕緊去嘗嘗吧!”2017年9月5日,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公司的“創客咖啡長廊”正式開業。
“開面包坊的想法得益於老師帶領我們在福州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時與同學們吃甜品的經歷。”2016級動物防疫與檢驗班學生拉巴次仁介紹道。
回到學校后,程曉盈說干就干,開始籌備場地、人員、經費、設備等,事無巨細,他每天指導學生至凌晨一兩點,有時候甚至和創業團隊研究產品技術到早晨六七點。
“一天最多實驗制作30盤面包,精准計算到配方、打面、發面、烘焙等每個環節。”剛開始,面包的口感不是很好,從小吃面食長大的程曉盈,開始帶著學生仔細琢磨面包制作技術,最終制作出外形飽滿、口感柔軟的面包,因此被全校師生稱為“面包院長”。
在創客咖啡長廊,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咖啡和面包制作技術,更得到了全方位鍛煉。正因為在校的創業實戰經驗,畢業后的拉巴次仁開了自己的公司,還為家鄉群眾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據了解,程曉盈先后指導了4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其中兩個項目分別獲西藏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賽銀獎和銅獎,把大學生創業工作從黑板上、教室裡、大賽中搬到了現實生活中,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可體驗,帶動了在校學生參與創業的激情,並在創業中潛移默化改變學生就業擇業的觀念。
程曉盈了解到96%的學生來自於區內,有99%的學生都沒出過西藏。為了能讓區內的學生有機會走出去,開闊視野,程曉盈利用自己的援藏優勢,千方百計聯系區外企業,在2018年嘗試選派部分學生到區外開展頂崗實習,通過實踐,打通了學生區外就業的前期壁壘。有了前期區外頂崗實習的基礎,2020年初,首次組織42名學生實現“組團式”區外就業,開創了學校乃至全區畢業生區外“組團式”就業的先河。同時,通過探索校際“1+1+1”聯合培養班,選送學生赴區外高校交流、學習、工作,以實際行動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程曉盈還結合自身的援藏使命,積極踐行和弘揚老西藏精神。通過實地考察,程曉盈在學校首創性地創建老西藏精神紅色研學之旅模式,組織師生赴邊境、紅色小牧屋等地開展相關實踐教育,用西藏軍民守邊固邊、保衛國土的歷史洗禮師生精神。據統計,從2021年第一次組織研學以來,已組織研學40余批次,受教育師生累計1500余人次,取得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援藏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珠穆朗瑪峰巍峨聳立,雅魯藏布江川流不息,無不見証著這一高於高原的精神坐標。九年的援藏生活,不僅使程曉盈收獲了工作上的成就,同時也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成為那精神坐標的一分子。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如今,程曉盈的援藏生涯即將畫上句號,但他與雪域高原的緣分卻沒有結束。“我將繼續關注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盡自己所能為西藏建設貢獻力量。”程曉盈眼神裡透露出堅定的神情。(楊小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