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熱土奏響時代奮進曲
——昌都市積極推進“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走深走實

圖為丁青縣丁青鎮丁青村傳統生產生活技能比賽現場。
圖為芒康縣莽嶺鄉下莽嶺村現代生產技能比賽現場。
圖為貢覺縣莫洛鎮愛玉村裝載機技能比賽現場。
在雪域高原的東部,昌都市以其獨特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成為新時代西藏發展的一顆璀璨明珠。自2024年12月30日昌都市“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動員部署會召開以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競賽與交流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如火如荼地展開,從市到縣,從鄉到村,到處洋溢著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熱烈氛圍。這場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激發了昌都人民內心的紅色記憶,凝聚起振興奮進的強大力量,為昌都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紅色基因傳薪火,文化鑄魂聚民心
自1950年十八軍戰士在昌都升起雪域高原第一面五星紅旗以來,紅色基因便在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為了用群眾最喜歡、最直接的方式,把群眾動員組織起來,切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以及自治區黨委部署安排宣傳到基層一線和農牧民群眾中去,昌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以“紅色昌都·振興奮進”為主題的系列群眾性競賽活動。
“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以競賽交流為載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發揮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顯著優勢,將理論政策宣講、技能培訓競技、文化挖掘傳承、成果轉化運用、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規民約等內容有機結合、貫通協作,形成以活動推動發展和治理的倍增效應。
如今,“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的號角已經吹響,昌都大地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紅色氛圍,群眾紛紛響應,積極參與其中。
在怒江峽谷深處的八宿縣,紅色歌舞正以藝術的形式激活歷史記憶。農牧民舞者用飛揚的水袖勾勒出“怒江七十二道拐”的筑路傳奇,把鐵鎬與山岩碰撞的火花化作鏗鏘舞步,讓冰封的運輸線在旋轉的氆氌中解凍重生。在覆蓋八宿縣全域的歌舞比賽中,獲得桂冠的林卡鄉尼巴村文藝隊用歌舞讓觀眾聽見歷史的回響。“每個舞步都在重走先輩的足跡,每聲吟唱都在傳遞信仰的溫度。”歌舞比賽現場,獲獎隊員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這些生長於斯的紅色歌舞,已然成為流動在藏東大地的精神史詩。
當邊壩縣迎來第一縷陽光,志願者宣講隊已帶著印有“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標識的宣講手冊走街串巷。他們深入基層,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豐富多樣的形式,讓《應知應會》藏漢雙語手冊內容伴著酥油茶的香氣傳遍廣大群眾,將“振興奮進”的種子播撒在群眾心田,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熱情。
在丁青縣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理論宣講綻放出別樣光彩。當駐村工作隊員用糌粑價格談民生保障,拿虫草產量話鄉村振興時,抽象的理論頓時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宣講現場,宣講員用牧區諺語闡釋共同富裕,青年志願者以抖音熱梗解讀生態保護,駐村干部通過易地搬遷前后對比展現發展巨變,老師們用學校營養餐的菜譜變化串聯起十年教育政策演進,“從糌粑團到營養餐盒,孩子們碗裡的溫度,就是黨的政策在高原結出的果實”。系列帶著酥油香的理論宣講,正如格桑花般在群眾心田次第綻放。
以賽促技展風採,振興路上煥新顏
“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不僅是一場紅色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這場活動中,昌都市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文化活動的引領作用,將理論政策宣講、技能培訓競技、文化挖掘傳承等內容有機結合,開展了涵蓋理論政策宣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故事誦讀、歌舞、攝影和短視頻、傳統生產生活技能、現代生產技能七大內容的33項比賽。
在瀾滄江畔的芒康縣,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技藝擂台賽如火如荼展開。巧手裁雲剪月的藏裝制作、刀走龍蛇的雕刻藝術、乳香氤氳的酥油制作……這些承載著千年文明的技藝在競技場上煥發新生。參賽者們身著傳統服飾,在古法技藝中融入創新巧思,將日常勞作升華為藝術創作。“每次切磋都是一場對話,老師傅的絕活、年輕人的創意在這裡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一位制作彩繪木雕的選手如是說。賽事不僅搭建了技藝傳承的立體課堂,更讓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實現有機接軌。
在洛隆縣,“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如燎原之火點燃干群熱情。從村(居)預賽到鄉鎮初賽,構建起全民參與的實踐課堂,有效地提振了干部群眾的“精氣神”。各鄉鎮干部帶領群眾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上台競技,既有政策知識擂台上的唇槍舌劍,也有勞動技能競賽中的揮汗如雨,黨群連心橋在互動中愈發堅固。洛隆縣孜托鎮德康社區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周紅玉臉上綻放著笑容,她表示,孜托社區與德康社區聯合開展的一起講故事活動吸引了干部群眾踴躍參與,“活動像一條紐帶,把大家的心緊緊系在了一起”。
沿金沙江溯流而上,江達縣波羅鄉沖桑村的木刻工坊裡,十六把刻刀正在千年古木上譜寫傳承樂章。這場木刻技能比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參賽者們屏息凝神,木屑紛飛間,古老經文中的智慧與當代匠人的堅守悄然融合,化作刀尖流淌的線條,最終呈現出眾多精美的木雕木刻作品,不僅展現了選手們的精湛技藝,更彰顯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共3名優秀木刻技藝能手,並向他們頒發榮譽証書。
截至目前,33項活動村級預賽已開展5492場次,參賽人數47739人,鄉鎮初賽已開展338場次,參賽人數10637人。
奮楫揚帆新征程,紅色昌都譜新篇
“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過程。自“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開展以來,昌都市各級各部門著力在解決好人口、人心、人才問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特殊優勢,堅決把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把基層黨組織真正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齊促進,真正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活動的開展為昌都的人才培養注入了新活力,通過挖掘鄉土文藝骨干人才、鍛煉基層黨員干部等方式,為昌都擴容了人才“蓄水池”,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這些人才有望成為昌都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為昌都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外,“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還促進了昌都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全市基層黨組織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們深入基層、貼近群眾,了解群眾需求,為群眾排憂解難。這種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式不僅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為昌都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已經成為昌都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它不僅展示了昌都市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更彰顯了昌都市人民奮發圖強、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在“紅色昌都·振興奮進”活動的推動下,昌都大地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人們精神煥發、斗志昂揚。在未來的日子裡,“紅色昌都”將繼續奏響振興奮進的樂章,為昌都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周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