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山南市浪卡子縣曲色村黨支部書記邊巴:

“我不是致富帶頭人”

2025年04月03日10:35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這怎麼向群眾開口?”

  “做好解釋,我想群眾應該想得通。”

  “誰去解釋?”

  ……

  2024年4月,春天的腳步還沒有來到羊湖,柔美的群山還在酣睡。在和天一樣蔚藍的湖邊,一棟白色小樓裡,一場支委會開成了辯論會。

  “農牧業成了‘副業’”

  “大家商量怎麼把來羊湖旅游的客人留下來消費,帶動群眾增收。”回憶起之前那場支委會,山南市浪卡子縣白地鄉曲色村黨支部書記邊巴說,沒想到鄉干部出的一個點子,能引起大家一場激烈的辯論。

  什麼樣的點子能引起一場辯論?是賣燒烤,在羊卓雍錯邊上賣燒烤。

  邊巴說,傳統禁忌忌諱直接在火上烤肉。

  碧藍的羊卓雍錯美如畫,當地群眾十分重視羊卓雍錯的環境衛生。如果在湖邊烤肉,群眾會不會有意見?

  美麗的羊卓雍錯雖是世界知名風景名勝區,但以前,如織的游人過境打卡不消費,就像風一樣離開了。當地干部群眾把這種過境游現象叫做“打卡不刷卡、過境不過夜、上山不下山”。

  “吃旅游飯?以前沒想過。”邊巴說,由於人多地少,全村51戶179人,除了放牧種庄稼,許多人到拉薩、山南等地打工。漸漸地,一些頭腦靈活的人在外承包工程、經商富裕起來,在拉薩買了房子。現在,常住村裡的隻有20多戶,人數不過百。

  “為了吃上旅游飯,2018年政府投資修了觀景台。”邊巴說,觀景台修起來了,可不知道怎麼經營。他也一時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為了把遠方的客人留下來,村委會按照縣裡、鄉裡出的“點子”,先是發動群眾牽出村裡的牦牛、買來藏獒,賺游客合影打卡的錢。

  當年有了收益后,點燃了全村人吃旅游飯的熱情。后來,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村裡將合作社注冊成立為旅游服務公司,專心走旅游服務致富這條路。邊巴說:“現在,農牧業成了‘副業’。”

  “支委會顧慮多了”

  “村民大會選我做公司法人。”談起公司的事,邊巴娓娓道來。他告訴記者,村監督委員曲布是副經理,村主任和組織委員分別是會計和出納,集體的賬一定要算明白,不然沒法向群眾交代。

  “我們在觀景台上辦起了小餐館、小商店,賣起了旅游紀念品,搞起了民族服裝租賃。”邊巴述說著這幾年他們村吃旅游飯的經歷。他說,縣旅游局送給他們一輛報廢越野車,他們自己做了一個桃花樹造型,縣裡的干部起了個名字,叫“天空雲境”,這樣一來,到觀景台消費、打卡拍照的游客更多了。

  每天,村“兩委”安排兩戶群眾值班,負責這些打卡景點的收費工作。邊巴說:“在旺季,一天大概有2000多元的收入。這些收入都歸各戶群眾。”

  2023年,曲色村集體收入150萬元。51戶群眾,在每戶分紅1萬元的基礎上,每人再分紅1000元。村“兩委”商量后,村民大會表決通過,用村集體經濟的剩余收入買了一台聯合收割機。

  邊巴說,今年,上級黨委、政府又出了新“點子”,建議村裡開咖啡屋、賣燒烤、做酸奶、烤全羊,讓他們把當地特產——山裡3個牧業村的羊肉賣給游客,也帶著這些村的群眾吃旅游飯。

  “鄉干部做示范,帶著我們干。”邊巴說,“開咖啡屋、做酸奶都沒問題,學一學就會了,問題出在賣燒烤和烤全羊上。”

  邊巴淡淡地笑了笑,繼續說:“后來發現,群眾對在湖邊賣燒烤沒意見,是支委會顧慮多了。”

  能給大伙帶來實惠,為什麼不搞?隻要把環境衛生搞好,完全不是問題。

  “跟大伙兒一塊干”

  燒烤攤支起來了,咖啡屋開起來了。

  “有一次,縣領導見我們自己出資把咖啡屋搞起來了,非常高興。我們咖啡屋的8萬元本錢,縣裡幫我們出了。”邊巴興奮地說,不到一年,咖啡屋、燒烤攤又讓曲色村多了幾十萬元收入。

  今年,曲色村集體旅游收入預計將達到180萬元左右。邊巴表示,今年分紅還是和去年一樣,每戶1萬元,每人1000元。其余的錢,村“兩委”商量過了,有用。

  原來,在9月和10月,秋收和旅游旺季重合。“一台收割機不夠用。”邊巴指著村委會旁的機械說,他們商量后,又買了一台收割機,還買了一台聯合耕地機。

  現在,有了兩台收割機,收種都省事,村裡再也不用為人手不足發愁了。

  曲色村黨支部書記邊巴帶著全村在白地鄉干出了名堂,曲色村集體收入在全鄉8個村裡名列第二。大家都說邊巴這個致富帶頭人帶得好。鄉裡准備按自治區有關文件規定,給邊巴和村“兩委”獎勵,邊巴能得到9萬元獎金,卻被他們拒絕了。

  “我們每月有工資,這個錢拿了,群眾怎麼看?”邊巴說:“我不是致富帶頭人,隻不過是跟大伙兒一塊干。”(孫開遠 武沛濤)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