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計劃志願者張斐然:
“我來自平原,卻是高原的孩子”

20多年前,曲措從高原嫁到了河南南陽,20多年后,她的女兒張斐然,又從河南回到了西藏,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冥冥之中,母女兩人的命運,似乎完成了一種閉環。
母親口中的遙遠家鄉
在張斐然的童年記憶裡,母親曲措的身影總是與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雪域傳說緊密相連。
童年時期,曲措會用她溫柔且略帶鄉音的語調,講述藏族人口口相傳的那些關於雪山、草原和牦牛的故事。曲措口中的故事,如同一場場絢麗的夢境,在張斐然幼小的心靈中,勾勒出一個遙遠而又迷人的世界。
大概是張斐然十二三歲的時候,一天,曲措突然停下手中的活計,問女兒:“你長大之后想做什麼?”
彼時年幼的張斐然,腦海中滿是五彩斑斕的幻想,想也沒想便回答:“不知道呢,但我想要好多好多穿不完的漂亮衣服。”
曲措搖搖頭說:“衣服再多,也有穿舊的時候,這有啥意義呢?”
張斐然歪著頭思索片刻,她說:“那我去西藏支援邊疆,去我們的家鄉。”
曲措聞言,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驚喜,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她開始激動地向女兒描述西藏的景色與風土人情,告訴女兒高原條件非常艱苦,特別需要人才去建設……
就這樣,曲措在張斐然心中播下了對雪域高原的向往、對建設西藏的熱忱。
女兒心中的向往之地
時光匆匆,轉眼間張斐然的大學生活畫上了句號。大學期間,她先后獲得湖南省2024屆優秀畢業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學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畢業季期間,憑借優異的成績,張斐然已手握幾家傳媒公司的offer,可她的內心卻始終空落落的,總覺得這並非自己真正追尋的方向。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斐然在瀏覽相關文件時,看到了西部計劃的招募信息。當“西藏”兩個字映入眼帘的瞬間,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了她。
那一刻,張斐然的心中有個聲音在吶喊:就是這裡,我要去西藏!
“這些年來,雖然母親中途也回過幾次家鄉,但她怕耽誤我的學業,也擔心我會有高原反應,所以都沒帶我去過西藏。但這一次,我非去不可!”張斐然在心裡對自己說。
報名、筆試、面試,一系列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相關招聘工作結束后,張斐然如願入選西藏項目,她迫不及待地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當曲措得知女兒要奔赴西藏時,電話那頭傳來她堅定的話語:“去吧,女兒,去建設我們的家鄉,媽媽為你驕傲!”
2024年8月,張斐然來到了西藏。當她的雙腳踏上這片土地時,一種難以言喻的歸屬感瞬間將她緊緊包裹。
她看到藏族同胞們質朴與熱情的笑容、純粹與善良的眼神,她仿佛看到了母親的影子,那種與生俱來的自由奔放、熱烈真摯,讓張斐然倍感親切。她說:“我早就該來到這裡,這片土地是我的另一個家鄉。”
青春熱血的無畏征途
讓張斐然慶幸的是,首次進藏的她身體並未出現高反,仿佛這片土地張開雙臂熱烈歡迎著她的到來,她無時無刻不期待著在這片雪域高原開啟自己的全新生活。
張斐然經過相關培訓后,經組織分配,來到了山南市委宣傳部。她說:“雖然沒有被分配到昌都,沒能到母親的老家工作,但我從事了與我專業匹配高度契合的工作。不論在西藏的什麼地方,我都願意奉獻自己。”
言出必行,在山南市雅礱文化旅游節上,張斐然身著志願者服裝,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忙碌著。她耐心地為群眾指引方向,解答人們的疑問。張斐然說:“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心裡也很高興。”
而最令張斐然難以忘懷的,便是她與同伴前往兒童福利院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
“那裡的孩子純真可愛,我們陪他們做游戲、過生日。在陪伴中,我看到他們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張斐然告訴記者,臨走的時候,有個小女孩緊緊拉著她的手問:“姐姐,你們下次還來嗎?”
那一刻,張斐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如此珍貴。她緊緊握著小女孩的手答應道:“隻要有時間,我都會來的!”
一次次志願服務活動,讓張斐然收獲的不僅僅是快樂,也讓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被他人需要,讓我深切感受到奉獻的幸福。我的青春在奉獻中綻放出了最絢麗的光彩。”採訪結束時,望著窗外連綿的雪山,張斐然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希冀,她說:“我來自平原,卻是高原的孩子。希望我能繼續扎根在雪域高原,並將志願服務精神傳遞下去,為這片土地的發展、為這裡人們的幸福生活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媽媽,我回來了!”(武沛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