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醫”路同行 守護健康

——西藏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5年03月18日10:11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2024年,西藏民族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民大附院)門急診量服務量同比增長約20%,手術服務量提升超過50%,其中微創手術數量提升102%,醫療服務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

  回望2024年,民大附院緊緊圍繞創建“三甲”醫院的核心目標,不斷提升醫院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便捷的醫療服務,為學校醫學教育提供有力支撐,走出了一條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服務群眾是宗旨

  衛生健康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保障健康、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

  陝西咸陽70歲的李大爺,腹痛劇烈,來到民大附院普外科就診,經過檢查,確診為腹股溝嵌頓疝伴腸壞死穿孔。

  “考慮到患者高齡、心肺功能減退,且伴有糖尿病、房顫、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我們立即開展多學科聯合會診,進行術前全面評估,最終為患者實施開腹探查手術。”中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民大附院副院長何小文是本次手術的主刀醫生。經過幾小時奮戰,最終成功完成手術。

  近年來,民大附院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逐步建立起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效改善了陝西和西藏兩地百姓的醫療服務質量。

  “民大附院作為西藏的北方醫院,在堅守宗旨為西藏培養更多醫學人才職責的同時,守護陝西、西藏兩地百姓健康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民大附院院長張良明說。

  合力建設是保障

  民大附院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始建於195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健康指導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2022年,在西藏、陝西兩省區黨委、政府的關懷下,醫院新綜合大樓全面投入使用,全院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床位500張。項目總投資2.4億元,其中1億元為陝西省的援藏資金。

  隨著新大樓的投入使用,醫院診療能力和條件得到大幅提升,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學科布局和便捷就醫的合理流程,以及全程醫療救治的綠色通道,營造了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

  學科建設是關鍵

  中山大學作為對口支援單位,協助民大附院加強學科建設和運營管理,持續拓展合作領域,創新服務模式,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實現醫、教、研、管、服協同發展。

  “兩個中心將充分發揮中山三院在微創脊柱外科領域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開展高原特色臨床研究和技術創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戎利民在民大附院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作表態發言。

  高原微創脊柱外科臨床研究中心、骨與關節疾病微創與數字智能臨床診療技術培訓中心於2024年成立,標志著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助力民大附院在學科建設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民大附院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脊柱微創技術為特色,創建兩個中心,積極申報消化病中心和老年科等五個科室為市級重點專科,逐步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准完善學科布局,開展多項外科新技術,填補院內學科技術空白。

  基層醫療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將學科建設成果運用於醫療服務,是作為西藏第一所醫學教育基地的民大附院的重要使命。

  為進一步提升西藏基層醫生對農牧區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能力、早期識別危急重症及處理能力,西藏基層醫生知識更新培訓班在陝西咸陽成功舉辦。

  “每一個授課專題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來自山南市乃東區亞堆鄉衛生院的羅鬆郎加表示,回到崗位后,要把新的理念和技術傳授給更多同事,提高基層醫療團隊的整體素質。 (楊小娟)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