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幸福長
——阿裡地區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

岡仁波齊峰下,奏響齊心逐夢的豪邁旋律﹔獅泉河畔,綻放民族團結的絢爛之花——這是阿裡地區各族干部群眾攜手並肩、共促和諧發展的真實映照。
2021年,阿裡地區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地區。截至目前,噶爾、日土、札達、普蘭和革吉5縣已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3個﹔噶爾縣濱河公安派出所成功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典角村和次仁羅布分別受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表彰……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實例,勾勒出了阿裡地區各族干部群眾生活日益幸福美好的藍圖,展現出阿裡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欣欣向榮的景象。
機制護航,創建工作強保障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阿裡地區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提出“12114”工作思路,擘畫“四個爭”目標,將著力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模范區中爭先進工作置於首位,多舉措為該項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阿裡地區成立著力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中爭先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統籌指導、全面推進各項任務﹔各級各部門成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阿裡地委定期或不定期聽取專項組工作匯報,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地委書記審定各項制度、要點、方案等,明確“四大工程”“六項行動”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定實施《測評指標》等一系列辦法﹔建立“月調度、季匯報、半年總結、年考核”工作機制,制發專項組《工作規則》《辦公室工作細則》等,把工作目標具體化、具體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
此外,在經費保障上,阿裡地區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費納入本級年初財政預算,2024年保障專項經費650萬元,各縣結合自身創建實際需求,將相應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全方位保障阿裡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扎實穩步推進。
多維互動,交往交流架心橋
阿裡地區普蘭縣的白瑪德吉,2019年12月通過河北援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入職衡水市饒陽縣網信辦。
起初,白瑪德吉因聽不懂饒陽方言而苦惱,同事們便改用普通話交流幫助她融入。工作中,在領導和同事的耐心指導和熱情幫助下,白瑪德吉慢慢熟悉流程、掌握技能。如今,她能獨自承擔運營公眾號、管理檔案等任務,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隨著援藏事業單位考試政策推廣,越來越多的阿裡籍藏族大學生到河北就業。大家時常相聚交流,白瑪德吉也深切體會到民族大家庭的溫暖,成為民族交融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阿裡地區始終將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積極制定實施《阿裡地區貫徹落實〈關於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工程”實施方案〉細化方案》,各級各部門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程,大力開展“三項計劃”,深入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列活動。
阿裡地區通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互動,積極開展各民族結對幫扶、共度節慶等聯誼交流活動,推動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高度重視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制定《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行動方案》,與區外省市青少年開展“手拉手、心連心”系列活動,組織各級各類學校師生參與雙師智能專遞課堂、交流研學、夏令營、實習實踐培養等,還邀請陝西、河北等地名師名校長來阿裡交流,開展“二對一”精准幫扶、“送教下鄉”、專題講座、觀摩診斷等活動。
同時,實施阿裡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融計劃,持續打造“象雄古韻 天上阿裡”“游第三極峽谷 品古象雄文化”品牌,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和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隊伍,開展“走出去”宣介活動,持續推出“旅游+體育”“旅游+美食”等活動,有效拉動區內外游客赴阿裡各大景區旅游。
此外,按相關要求拓寬創業就業渠道,有序引導少數民族群眾到區內外務工,協調河北、陝西解決阿裡籍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發揮“組團式”援藏工作的作用,組織援藏醫療人才開展幫扶活動,誠邀企業家代表赴阿裡考察調研,促進人員大流動大融合。
文化潤心,宣傳教育鑄靈魂
近日,一場以“鑄牢中華魂 共筑新阿裡”為主題的阿裡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藝晚會在地區影劇院上演。現場邀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代表及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代表觀看演出。
整場晚會通過一個個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節目,生動展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阿裡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創美好未來的堅定決心。
“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系,各族群眾都是一家人,我們要守望相助。”阿裡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森格社區黨支部書記尼瑪觀看演出后,對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在村活動室裡靜心聆聽、在牧民家中圍爐夜話、在線上平台認真觀看……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一幅幅和諧的畫面,都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覆蓋阿裡地區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阿裡地區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持之以恆發揮文化“潤物細無聲”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員干部培訓內容,活用線上平台打造“指尖學習陣地”,8000余名黨員干部在工作之余通過“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學習充電”﹔積極發揮象雄藝術團文藝“輕騎兵”作用,持續開展“文化進萬家”演出活動。近4年來,累計開展文化進萬家活動4000余場次、展播紅色電影1000余部,惠及群眾36萬余人次。
同時,深入挖掘阿裡特有紅色文化、地域民俗文化,建成4個雪域邊關紅色長廊及主題紅色文化廣場、32個邊境一線紅色教育基地﹔創作推出《喜迎二十大·阿裡民族團結風景長卷》《先遣連》等原創動漫電影、優秀歌曲40部,攝制推出《阿裡分工委舊址遺址》VR。(達珍 洛桑旦增 永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