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沉甸甸的“豐收答卷”
——西藏2024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每到九月,在日喀則市白朗縣嘎東鎮成片的青稞田裡,金黃的麥穗迎風搖曳,收割機來回穿梭。看著豐收的土地,駕駛收割機的堅參臉上就不自覺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回首2024年我區農牧業發展,成績喜人:糧食產量首次邁上110萬噸新台階,由2023年的108.87萬噸增加到112.9萬噸,產量淨增4.03萬噸,增幅3.7%,其中青稞首次突破85萬噸,達到88.8萬噸。
“2024年,我區圓滿實現了‘糧食總產量保持100萬噸以上’的目標任務,並再創歷史新高。保持糧食豐產豐收,是推進西藏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陳以生說。
一個個鮮活的數字,串起了我區農牧業2024年奮斗的足跡。這一年,我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穩糧、興牧、強特色”工作要求,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狠抓各項措施落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工作,糧食、青稞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呈現面積、產量、單產水平“三增”良好態勢。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過去一年,我區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逐級簽訂《西藏自治區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千方百計“穩面積、增單產”,全力奪取糧食豐收。
全年全區共落實糧食播種面積299.1萬畝,增加7.2萬畝,超出國家下達任務18.3萬畝,其中青稞播種面積230.1萬畝,增加7.23萬畝﹔
全面開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在糧食主產區建成縣級黨政一把手責任示范田35個,青稞標准化生產基地120萬畝,實施糧油綠色高質高效面積190萬畝﹔
全區糧食單產水平達到377.47公斤/畝,同比增加4.5公斤/畝,其中青稞單產水平達到385.92公斤/畝,同比增加7.4公斤/畝﹔
……
一串串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項項扎實有力的舉措。陳以生介紹,2024年,我區增加青稞“一噴三防”、大田良種差價補貼試點補貼政策,落實資金3200萬元,進一步激發了農牧民種糧管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區、市、縣三級財政持續強化投入,深入落實化肥、農機、農藥、良種、有機肥等惠農補貼政策,累計投入資金超3億元。持續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青稞最低收購價達到4元/公斤,售糧大戶獎勵金額提高到12.5萬元。
“每到糧食播種季節,縣裡就會派農牧科技人員下來指導。”那曲市索縣加勤鄉群眾才旦說。送技到田,服務到家,2024年,我區共組織區、市、縣、鄉四級5000余名農牧科技人員深化農業科技包保,推廣35項實用技術,在穩糧保供、增產增收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補短板強弱項奠定豐收基礎。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區累計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443.49萬畝,新增和改善耕地灌溉面積67.94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7.2%以上。“喜瑪拉22號”“藏青2000”等良種推廣面積達200萬畝以上。全年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1.22萬畝,利用余熱資源在有條件地區開展復種20余萬畝。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陳以生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糧食安全和穩產保供作為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持續提升糧食特別是青稞生產能力,堅持穩面積、增單產、提品質協同發力,深入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深度融合,全面鞏固糧食豐產豐收基礎,推進農業生產新發展,不斷推動我區農牧業工作再上一層樓。”(桑鄧旺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