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西藏那曲市海拔近4800米的高原村庄
克服凍土高寒 解決群眾用水難(深閱讀)

早春,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古露鎮,依然寒風凜冽,最低溫度有零下20多攝氏度。
在海拔近4800米的木托村,房屋三三兩兩分布在廣袤草原上。雖然天氣還很冷,但村民們的心很熱。“飲水有保障了,心裡暖啊!”村民桑杰扎西說。
從鑿冰取水到家中接水
用水,在高寒地區不是件容易事。
從村委會出發,轉過了幾座山,峰回路轉間,眼前一座小小的房子就是桑杰扎西的家。院子裡有個水龍頭,打開就有清澈的水流。
桑杰扎西接了一桶水,拎到家旁邊的牛圈。“不僅是咱們的生活需要用水,牲畜飲用、攪拌飼料,都離不開水。現在,再也不用跑去大老遠處取水了。”桑杰扎西說。
木托村是一個典型的牧業村,海拔高,民居分散,怎麼用到放心水一度困擾著這裡的居民。
“最早的時候,我們去周圍的河裡面鑿冰,拿到家裡把冰化開用。這樣取到的水雜質多,不衛生。”桑杰扎西說。后來,村委會所在村中心有了水井,家家戶戶都備了大水桶,居民們到村中心打大桶水運回家。
這樣仍不能保証穩定供水。有一次,溫度極寒,桑杰扎西穿得嚴嚴實實,在風雪中一路騎摩托車到村委會。沒想到,剛進院子就被告知:“水井凍住了,今天沒有水啦!”
桑杰扎西心裡一涼。這意味著他得頂著天寒地凍,再跑上十幾公裡,去隔壁村庄取水。他別無選擇,隻能快快上路,趕在天黑前把水運回了家。
村裡想了很多辦法——嘗試用管道引水,但管道總會被凍裂﹔把管道埋在地底,但一鐵鍬下去就是凍土,無法實現深埋﹔村民們也多次試過打井,但是厚厚的凍土層讓他們一無所獲。
為了解決用水問題,每年冬天最冷的時候,木托村都要雇運水車,從最近的水源地取水運到村裡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是高海拔地區的共性問題,地下的永久凍土層特別厚,給供水造成很大困難。”那曲市水利局副局長胡春雨說,“另外,因為我們這裡是牧區,群眾需要將水龍頭設在室外,方便喂養牲畜,這讓冬天的用水保障更加困難。”
“十四五”以來,那曲市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不斷提質增效,水利部門共計投入資金1.95億元,實施農村飲水維修養護建設2131處,受益人口達13.2萬。越來越多的人像桑杰扎西一樣告別了四處取水用的生活。
從更新設備到改造升級
距離桑杰扎西家幾公裡處,一個土坡格外顯眼,上有一間簡易房和巨大的光伏板,土坡下埋藏著的就是木托村的飲水井。
幾座巨大的設備轟鳴運轉,將地下水抽出后進行淨化,再向外輸送,設施由清潔能源驅動,由電腦控制取水量和淨化效果。
隨后,這些水流會通過輸水管道送到群眾家中。受制於凍土,管道隻能淺埋。得益於新技術,埋藏雖淺,但是水不易凍結。輸水管道沿線裝有小型太陽能光伏板,電能用於加熱管道,確保管內溫度始終在冰點以上。
解決用水難題,既需要科學技術,也需要科學規劃。“這對管道選址提出了高要求:要能埋管,岩壁等就不行﹔又要保証光伏板正常工作,不能設置在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處﹔還要盡可能減少管道長度,降低施工和運營成本。”項目運營方、中水淨通(西藏)高原供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超說。
取水端如何設計?在這裡,水龍頭和其他地方也有區別。為了確保冬季不上凍,村裡不僅給村民家的水龍頭上架設了小型光伏板用於加熱,還將管道設計得格外粗壯。“我們在水龍頭外做了夾層,灌注了液體保溫材料。光伏板的電能加熱保溫材料,即使沒有光照,也能確保水龍頭不結冰。”陳建超介紹。
從水源地到木托村群眾家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水保障系統。“高寒型光伏自動淨化水站、新型光伏防凍管道和光伏防凍取水樁相配合,保証了整村通自來水,從取水、運水到群眾在家用水,保障供水的每個環節。”陳建超說。
陳建超和團隊試驗了很多次。最早,他曾嘗試引進成熟的設施設備,但是光伏板故障、水管炸裂、加熱系統能效不足……問題層出不窮,團隊反復進行調整。第一個成功試點在那曲市聶榮縣。陳建超對多處冰凍水井進行解凍防凍改造,直到第三年,才實現試點地區正常供水。
在色尼區,一座高寒地區供排水(零碳)研發實驗基地裡,陳列展示了多項高海拔供水的新技術。“那曲地域廣、情況復雜,我們掌握的技術手段越多,越能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確保供水平穩。”陳建超感慨。
從村民管理到專業管護
設備持續改善,維護力量要跟上。
早上,旦增貢桑來到取水點,打開設備機箱,檢查各項數據指標。這是他每天早上的第一項任務。
旦增貢桑是木托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村裡的“水管員”,負責供水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檢查。“我們經過了培訓,能及時上報設備運轉情況,還能自己動手解決一些常見問題。”旦增貢桑告訴記者。
“我們在每個區縣都建立了農村供水運行管護站。但是那曲面積大,巡查一遍需要好多天。‘水管員’的加入,極大降低了運營成本。”色尼區農村供水運行管護站工作人員益西說。
簡單問題由“水管員”解決,復雜問題仍需益西抵達現場。有天傍晚6點多,管護站接到基層供水點的求助電話——“村裡的水井壞了,我們找不到原因,能不能來看看?”
報故障的村庄距離管護站足足有400公裡。益西和其他工作人員立即出發,晚上快10點才抵達村庄。益西和同事們更換了線路,幾經調試,讓水井恢復工作。
益西至今記得那天村庄供水點的情形——十幾名村民在水井旁焦急等待,益西和同事們一下車,村民就把他們圍了起來,七嘴八舌地請他們維護水井。
“這份迫切讓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益西感慨。在他工作的服務站有一面牆,挂滿了錦旗,都是村民對他們的感謝。“這一年,我們收了幾百條群眾送的哈達,感謝我們幫助他們解決供水難題。”益西說。
此前,村庄的水井普遍由農牧民進行管理,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比較缺乏。目前,那曲全市11縣(區)在實施第三方公司農村供水運行管護的基礎上,均引進第三方公司進行農村供水運行管護工作。胡春雨表示:“我們力爭2025年底實現農牧區供水工程專業化管理全覆蓋,解決農牧區農村供水管護問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2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