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房裡彌漫著“家”的味道
“地震發生到現在,我們沒有挨過一次餓,也沒有受過凍。”走進拉孜縣錫欽鄉夏拉蘇村“雙聯戶”戶長堅參的板房,每個床位上都疊著高高的床褥被子,櫃子上的插線板正在給手機充電,燒火爐、冰箱、櫃子等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大白菜、黃瓜、橘子、蘋果放在一個大籃子裡,糌粑、大米、面粉也堆在冰箱旁,藏式桌子上是剛沏好的酥油茶,熱氣順著瓶口飄向空中。
堅參掀起冰櫃門讓記者去看,裡面放滿了新鮮的酥油和牛羊肉。“過冬物資不缺,請所有關注我們的人放心。”堅參說。
定日縣6.8級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災區群眾安置工作,自治區黨委、政府想方設法改善安置條件,確保災區群眾有地方住、有熱飯吃、有安穩覺睡。
目前,過渡安置工作正有序開展。據了解,截至1月26日,定日縣各安置點已搭建完成7290間活動板房,長所鄉、曲洛鄉、措果鄉等受災較為嚴重地區的群眾已全部住進安全溫暖的板房。其他受災地區過渡安置點也在加緊建設中,群眾將陸陸續續搬進板房。各安置點上,生活物資供應充足,群眾吃穿住行都得到了保障。
午后的太陽暖洋洋,拉孜縣錫欽鄉夏拉蘇村活動板房安置點裡,一群老人喝著酥油茶坐在板房外面聊家常,孩子們分成兩隊進行足球比賽,一輛皮卡車繞過蜿蜒的村道駛進了安置點停車區,大學生志願者趕緊跑過去,合力將車上已經搭建好的板房搬下來拉到了既定位置。
“師傅,你送來得真是及時。”其中一名志願者說道。眾人默契地固定好板房,又拿來掃帚進屋打掃起衛生,剛才還在進行足球比賽的小孩們此刻一個個從門口探出腦袋,充滿好奇。
“姐姐,這是我們的新教室嗎?”一個小男孩怯怯地問道。“是的,明天你們就能在這間教室學習啦。”志願者一邊回答一邊把屋外的桌子搬進去擺好。
當記者趕到拉孜縣錫欽鄉夏拉蘇村活動板房安置點採訪時,“青青兒童樂園”小學生教學點的帳篷早已撤下,志願者正收拾東西給板房預留出足夠的空間。“板房相對暖和耐用一點,所以我們向上級單位提出了申請。房內的電線都是提前接好的,待會兒供電所的工作人員會把外面的電線接上,這間板房今晚就能使用了。”鄉長德青玉珍介紹道。
天氣寒冷,夜晚氣溫通常會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雖然每間板房都配了燒火爐,柴火和牛糞也在不間斷供應,但為了保護群眾不受流感、呼吸道疾病等傳染病的影響,定日縣根據群眾意願開展了應急流感疫苗接種。
“打針不可怕,你看其他小朋友多聽話,你也要乖乖的。”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活動板房安置點醫療救助室裡,普布的媽媽不斷地安慰著他。漸漸地,普布從驚慌的情緒中冷靜下來,像個“小大人”一樣完成了疫苗接種。
“疼嗎?”記者問道。“一點也不疼。”普布稚嫩的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態,語氣裡滿是自豪。普布身后的孩子們受到鼓舞,一個一個順利完成了接種。
除了固定的醫療救助點,還有一支支流動巡診力量在各個災區行動。
“來,把頭抬高站直,呼吸有沒有比上次順暢?”日喀則市吉隆縣中心醫院副院長次旺歐珠在流動巡診過程中,為一位出院休養的老人檢查肋骨恢復情況。
“感覺比上次好多了。”老人回答道。地震中老人肋骨骨折,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后,已經明顯好轉,加上次旺歐珠每天都會隨著流動巡診車前來檢查,老人的病好得更快了。
地震當天,次旺歐珠和10名醫生同事申請來到定日縣長所鄉進行救援,十多天過去了,他們依然堅守在一線,為當地群眾提供就醫服務。
人員救援安置工作完成后,牲畜的死亡保險賠償工作開始進行。得益於村干部的協調安排,拉孜縣曲下鎮土林村村民扎西次仁的危房和牲畜死亡保險金短短三天內就打到了他的“一卡通”上,免去了來回奔波的辛苦。“保險公司總共給我賠了1.9萬元,前期審核工作特別迅速,這下我能安心過個年了。”扎西次仁說。
走進定日縣曲洛鄉熱木青村活動板房安置點,村委會、臨時黨支部、警務室、醫務室、青青稞稞暖馨小屋相繼開設,讓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在一點一滴中落到實處。
天慢慢黑了下來,安置點板房上空炊煙繚繞,盞盞燈光照亮了屋前的路……(桑鄧旺姆 馬曉艷 扎西頓珠 索朗旺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