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送油下鄉 海拔5000米的能源堅守
1月24日,天還未亮透,雙湖加油站經理索旺准備好下鄉小額配送車,前往巴嶺鄉和措折羌瑪鄉送油。11個小時的路途布滿碎石和坑窪,他不得不早起做足准備。
為了牧民的安全與便捷,去年,雙湖加油站開啟小額配送服務,各鄉鎮負責人在社交群組上傳送油需求后,由加油站統一配送至鄉間。
索旺的小額配送車輛在湖邊行駛。呂殿杰攝
雙湖縣,全國海拔最高縣,平均海拔5000米,每年超過200天刮著8級以上大風……惡劣的自然環境,使雪域高原的這座小縣城被人們稱為“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
環境惡劣、居民稀少,加油站為何堅持24小時營業?
“因為這是全縣唯一一個加油站,保供著全縣干部群眾的‘生命油’。”雙湖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歸桑扎巴說。
雪山下的雙湖縣城。呂殿杰攝
2024年11月13日,牧民普瓊帶著兩個兒子從百余公裡外的鄉村返回縣城,中途油箱見了底。接到求援信息,索旺沖出加油站。加了油,車子還是打不著火。荒無人煙的公路上氣溫驟降,10級大風呼嘯而來,車輛“趴窩”的后果不堪設想。
索旺抄起車上的工具,逐項排查故障。直到將近晚上10點,車子終於重新啟動,他的臉和手早被凍得幾乎失去知覺。
到任4個月,歷經5次救援。從提著油桶跑向縣道上的求援者,到深夜出發為郵政車輛解困,索旺深刻理解了“生命加油”的含義。
雙湖加油站經理索旺(左)與員工桑珠踏上救援路。呂殿杰攝
他掰著手指頭對記者說:“這都是牧民發電機的油、生產生活的油、摩托車的油、賺錢的油……就是這些油把雙湖縣和其他的村子連起來的。想到這些,我就覺得特有動力。”
去年7月,一條公司網站上的選拔通知吸引了索旺的注意——在全公司范圍內公開選拔雙湖加油站經理崗位人選。在競聘現場,他說:“我不希望大家提起雙湖最先想到的是孤苦伶仃、不發達、滄桑,我要讓大家感覺雙湖加油站變了。”
雙湖加油站的確在變。
新建值班公寓、增設陽光棚、打通上下水、增設淋浴和淨水設備……民生改造給了索旺“大展身手”的空間——開設“送貨上門”微信群、利用空余的周轉房打造“最高海拔的司機之家”、在翻新后的便利店開辟了戶外勞動者驛站。
“雖然環境不好,但在這裡永遠要有創新、有活力,能改變一個人對雙湖的看法都值得。”索旺說:“我還准備在加油站內開一個‘5000米以上的咖啡館’。”
如今,雙湖加油站4名員工均為95后、00后,平均年齡不到30歲。相較於“堅守”,新人們對這份工作有自己的定義——
“我是雙湖縣巴嶺鄉的,從小就知道中國石油,因為爸爸要騎著摩托車跑120公裡到縣城加油,才能去其他地方。”剛到雙湖加油站23天的00后員工桑旦卓瑪說。畢業后,她本可以選擇海拔更低的站,卻回到了雙湖,從目送父親騎車遠去的小女孩,變成同鄉人的“加油使者”。
00后員工桑旦卓瑪在便利店值班。呂殿杰攝
“我們站經理點子多得很,我想和他一起待幾年,多學點東西。”目前,26歲的索朗頓珠是家庭唯一有收入來源的人。他說,去年調入雙湖加油站時,最難的不是缺氧和嚴寒,而是捋不清楚的綜合管理工作。他想要在這個崗位上學學營銷本領、提升能力,給母親、妹妹更好的生活。
一心想要改變的95后索旺,則對“雙湖”二字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這裡做什麼都是有意義的,改變他們對雙湖的想法有意義、為老百姓送油有意義,休息時間裡給同事們做飯也有意義。”
臨近傍晚,窗外的狂風力道不減,屋內暖意融融。索旺拿出大塊的凍肉和酥油,准備趁著過節一展身手。
“寶石花”在雙湖的夜色中格外醒目。一排溫暖的周轉房貼上了春聯,燉肉的香氣飄出﹔加油站的便利店內挂起了燈籠和中國結,年味兒十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