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求質量,推動林芝市改革開放先行
——專訪林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黎世江

2024年12月20日至21日,自治區黨委十屆七次全會暨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會議著眼於實現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部署了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為做好全區經濟工作指出了實踐路徑。
作為藏東南的“綠色明珠”,林芝市在新的一年裡如何貫徹落實好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怎樣謀劃2025年經濟工作思路,將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記者就此專訪了林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黎世江。
黎世江表示,2025年,林芝市將嚴格按照自治區黨委十屆七次全會暨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統籌落實“三個賦予一個有利於”總要求,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統籌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縱深推進全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
“2025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也是推動林芝高質量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提質跨越年,全市將緊盯目標,推動經濟穩增長、發展有質量。”黎世江滿懷信心地說,2025年林芝市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圍繞今年的發展目標,黎世江從以下八個方面,介紹了林芝市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繼續落實領導包保、專班服務、聯審聯批等機制,全力服務保障川藏鐵路、滇藏鐵路、水電開發等重大項目建設。緊緊抓住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等機遇,做優“項目儲備庫”,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自治區項目“盤子”。
持續挖掘消費潛力。圍繞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聚焦培育餐飲、文旅體育、購物、大宗商品、健康養老托育、社區等六大消費業態﹔聚集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聚集落實“兩新”政策措施,用好本級消費促進專項資金,開展系列促進消費活動﹔聚集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經營者經營行為的監管,打造消費新增長點,持續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積極促進產業發展。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建設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化“九大提升”行動和“九大發展”行動。提升打造G318、G219沿線景區景點,打造會展、節慶、演藝、戶外運動等新模式、新業態。統籌推進旅游名縣和民族民俗文化、紅色旅游文化的名鎮名村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優茶葉、蔬菜、林果、食用菌、藏藥材及生(藏)豬等特色產業。建設高原生態梅花鹿、藏貝母種植等示范基地,積極申報國家級藏藥材產業集群。加強現有產品品牌標准化建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有效釋放改革活力。用好用足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以改革開放增動力、添活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聚焦推進社會治理、推進綠色轉型、共同富裕等新路徑,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健全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工作機制,推動更大范圍對外開放。完善財政科技投入,支持開展重大核心技術、災害防治等科研攻關,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施“引賢入林”計劃,豐富“雙百計劃”內涵,加快建設一支引得進、穩得住、起作用的高水平人才隊伍。
加強協調發展力度。健全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農牧區低收入人口和偏遠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推進“一村一策”實施,解決141個重點幫扶村“四個不平衡”問題,建成高原和美鄉村35個。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快實施城市更新二期和全市生活、餐廚、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工程、城市管廊管網建設。深入實施產業提質、市政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和公共服務完善三大行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一核三帶六組團”區域發展新格局。
全力保障民生福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實施就業創業“四大工程”,城鎮新增就業4500人以上,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開展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專項行動,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計劃。實施建強基層文化陣地、文化惠民利民工程,推進邊境鄉鎮綜合文化站提檔升級。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動緊密型醫共體、醫聯體建設提質增效。構建大救助格局,拓展“物質+服務+N”工作形式,分層次開展社會救助。繼續統籌財力,扎實辦好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扎實推進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健全宗教管理長效機制,深化源頭預防、動態化解、聯合接訪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不斷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守牢食品、藥品、工業產品、特種設備安全底線。扎實做好中央和自治區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鞏固整改落實成果。鞏固深化“五共五固”結對共建成果,筑牢守土固邊鋼鐵長城。
切實提升服務效能。把抓落實作為工作的落腳點,著眼於實、立足於干,推動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及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發揮“12345熱線”、市長信箱等平台作用,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充分調動基層積極性主動性。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主動接受各方面監督,促進權力更加規范運行。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王珊 劉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