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乘風破浪 砥礪前行

——措勤縣奏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2024年12月23日17:12 |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小字號

  措勤縣完全小學生活老師旦珍檢查學校供暖設備。

  措勤縣紫絨山羊選美大賽現場。

  霞崗江實業公司工作人員操作飲用水產品包裝設備。記者 洛桑旦增 達珍 攝

  黨的二十大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新時代前行的道路,為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我們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二十大以來,有著“雪絨湖城”美譽的阿裡地區措勤縣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憑借著不懈奮進與拼搏,綻放出耀眼光芒。

  2024年,措勤縣預計地區生產總值達6.5億元,增速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萬元,增速6.3%﹔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3萬元,增速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億元,增速115.3%,累計實施重點建設項目62個,完成投資11.32億元……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措勤縣委、縣政府始終以黨的二十大特別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各級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工作的結果。

  一年來,措勤縣聚焦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中爭先進上持續發力,聚焦在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爭進位上持續發力,聚焦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中爭先鋒上持續發力,聚焦在創建國家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示范區中爭標兵上持續發力,著力發展紫絨山羊、“霞崗江”天然飲用水、高原生態畜牧業現代化養殖產業綜合基地合作社、光伏能源、旅游開發等五大產業。通過多維度協同發力,全縣經濟發展活力迸發,書寫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壯大優勢產業 筑牢發展基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措勤縣立足本地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用心培育發展優勢產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改則、措勤、尼瑪三縣交界處,夏崗江雪山巍峨聳立,皚皚白雪之下,蘊藏著珍貴的天然寶藏——清冽可口的泉水。從夏崗江雪山觀景台沿著國道216線,向措勤縣城驅車10余公裡,一座現代化的白色廠房便映入眼帘,這裡便是今年7月復產的西藏霞崗江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霞崗江實業公司”),生產的“霞崗江”礦泉水正是從這裡走向市場。

  霞崗江天然飲用水開發工程建設項目作為自治區“十三五”脫貧攻堅精准扶貧產業項目,總投資3949萬元,涵蓋基礎設施與生產車間設備購置。經過2023年的更新改造升級,公司於今年7月10日復工復產,優化后的三條不同規格生產線齊發力,產品質量、產量與訂單量齊升,預計年產量超5000噸。

  與此同時,措勤縣以打造“霞崗江”天然飲用水品牌為牽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面優化包裝設計,持續推動天然飲用水產業朝著規模化、規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創收。

  達雄鄉達瓦村群眾石增在公司負責飲用水產品的裝箱打包工作。他對現在這份工作十分滿意:“我現在一天工資有220元,這裡不僅離家近,還包吃包住,條件非常好,希望長期干下去。”

  除了天然飲用水產業,措勤縣紫絨山羊也是當地的一張亮眼名片。作為西藏阿裡地區首批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登記的農產品,紫絨山羊同樣承載著措勤縣產業發展的希望。

  多年來,措勤縣秉持著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通過建設紫絨山羊原種場,精心選育、大力推廣優質紫絨山羊,使這一產業逐漸發展壯大,現已初具規模,有效拓寬了農牧民的增收渠道。目前,全縣有優質紫絨山羊示范村5個,紫絨山羊示范戶816家,共養殖紫絨山羊13.11萬隻。

  為進一步提升收益,2024年,措勤縣創新推出“布袋子”工程,選取四個示范村作為試點開展分類抓絨,通過精細區分羊絨品質,實現羊絨價值最大化,有力推動了絨山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嚴格按照相關標准抓好羊絨收購工作,收絨量較去年同期明顯增長,這不僅增加了示范戶的經濟收入,還提高了牧民飼養紫絨山羊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已發放收絨款930余萬元。

  在眾多受益群眾中,紫絨山羊養殖示范戶達拉是其中獲利最多的。當被問及今年的收入時,達拉難掩心中喜悅之情:“縣裡推出的‘布袋子’工程太好了。我家總共有500余隻羊,僅羊絨就賣了近4萬元。與以前隻按一個價收購羊絨相比,收入明顯高多了。”

  近年來,措勤縣秉持“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的思路,大力發展“八大產業”,成果豐碩,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在綠色工業方面,總投資1.5億元的水發新動能“光伏+儲能”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1.19億元,有望年底投運﹔高新數字產業有序推進,申報基站9個,目前1個已建成,2個正在建設,其余6個處於對接審核階段。此外,措勤縣對全縣49個電子政務外網點位進行全面排查,規范了使用要求﹔深化“雪亮工程”,新增12個電子政務外網點位相關工作有序推進﹔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成立旅游行業協會,加強市場調控與聯結,實現產業融合,開發多樣旅游產品,引導家庭旅館轉型,大力推動文旅融合,豐富游客體驗。

  今天的措勤,通過對優勢產業的深耕細作,正以品牌建設為引領,穩步踏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康庄大道。

  落實重點項目 增添發展活力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措勤縣深刻領會這一精神實質,聚焦重點項目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平均海拔4700米的措勤縣,冬季寒冷刺骨。然而2024年的冬天,這裡卻被溫暖守護,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原來,隨著西藏自治區清潔能源集中供暖特許經營試點項目的落地實施,覆蓋學校、醫院、商鋪及城區居民樓等共計29.23萬平方米區域的措勤縣供暖項目於10月1日正式供暖了,讓冬日的措勤處處洋溢著溫暖氣息。

  措勤縣完全小學是供暖項目受益單位之一 。“過去,學生們在冬天需裹著毯子上課,但手腳仍長滿了凍瘡。如今好了,接通暖氣后,校園面貌為之一新,學生們擺脫了凍瘡困擾,精神更加飽滿,校園裡處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在學校工作了十年的生活老師旦珍感慨地說。

  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僅僅是措勤縣重點項目建設惠及民生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措勤縣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始終將其擺在突出位置,精心謀劃、扎實推進,把各項目建設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個單位、責任到人,確保每個項目有人抓、有人管﹔定期召開重點項目推進會,積極與各建設單位溝通協調,全面掌握項目各環節的難點、卡點問題,集中力量督促落實,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有力推進。

  2024年,全縣共實施重點項目62個,總投資11.32億元。截至目前,已到位資金9.96億元,完成投資7.84億元,資金支出進度達79%,已完工項目48個。無論是納入地區總盤子的項目,還是新增重點項目以及投資500萬元以下項目,都按計劃穩步推進。這些重點項目的落地實施,為措勤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強化民生保障 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措勤縣深知保障和改善民生對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始終將民生工作抓細抓實。

  2021年成立的阿裡淨土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在保障措勤縣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該公司負責運營的措勤縣偏遠鄉村果蔬配送試點項目,根據縣域內四鄉一鎮位置分布,精心布局配送點,已建設並運營點位18個,包括1個縣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4個鄉級果蔬直銷店以及13個村級果蔬直銷店。目前,縣城及鄉鎮配送覆蓋率達100%,村(居)配送覆蓋率達85%。”據措勤縣發展改革和經信商務局局長鄭孝奎說,“措勤縣偏遠鄉村果蔬配送試點項目實施以來,有效保障了全縣牧區鄉村果蔬供給,方便了偏遠鄉村牧民群眾消費,推動了牧民群眾膳食結構改善。”

  項目聚焦鄉村果蔬供應這一市場空白,精准發力,通過優化運行模式、制訂合理配送制度,每周向鄉村果蔬銷售點配送兩次,切實解決了農牧民購買果蔬難的問題,讓偏遠鄉村群眾及時吃到了新鮮且價格實惠的果蔬,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向鄉鎮及村級果蔬網點配送果蔬265批次51.2噸,涉及金額42.5萬余元。

  “自從有了配送服務,我們偏遠鄉村的群眾也能時常吃到新鮮的果蔬了,購買價格還比市場價便宜。感謝國家的惠民政策,讓咱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舒坦!”達雄鄉邊山村村民格桑說。

  在教育事業發展方面,措勤縣2024年中小學、學前階段在校學生達3395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小學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高中毛入學率以及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義務教育鞏固率等各項指標表現優異,義務教育普及平均水平達到年初既定目標,為

  縣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在衛生醫療服務建設上,措勤縣更是多點發力,通過與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等單位合作,選派醫護人員外出學習,不斷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積極發展藏醫藥產業,啟動了針灸、拔罐等12項藏醫特色治療﹔深入開展送醫下鄉活動﹔扎實推進疫苗接種、疾病防控、健康體檢、大病集中篩查救治以及重點人群服務等工作,全方位守護群眾健康﹔先心病、白內障等疾病的篩查救治工作有序開展,為患者撐起了健康“保護傘”﹔穩步開展醫保社保工作,社保卡辦理、各類人員參保等工作有條不紊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特殊人群參保率99%以上。

  措勤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壯大優勢產業、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以及強化民生保障等一系列扎實舉措,奏響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奮進之歌。每一項舉措、每一個成果,都凝聚著全縣干部群眾的心血與汗水,都彰顯著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領悟與堅決踐行。

  好風憑借力,揚帆再起航。下一步,措勤縣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和創新力度,堅定發展信心、搶抓政策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變“輸血”為“造血”、化劣勢為優勢,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帶領全縣人民朝著更加美好繁榮的未來奮勇前行。(達珍 洛桑旦增)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