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曲安多縣勞動的歌曲傳唱不息
車輛行駛在海拔4700多米的那曲市安多縣,藍天白雲,一望無際平坦得像地毯似的草原,遠處的牦牛低著頭看似一動不動地吃著草。早就聽說,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在這樣的景色下,誰不想放聲歌唱呢?
嘹亮的歌聲從遠處傳來,不是我們,那是安多縣的民歌藝人次仁土塔爾和白格。
安多縣有很多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安多採鹽歌、剪羊毛歌、藏北安多諺語、安多鷹笛藝術等,很多看似和音樂藝術、語言藝術相關。
次仁土塔爾是當地有名的採鹽歌手。他穿著橙色和金絲藍綢緞的藏袍,戴著狐狸毛皮做的安多“天線帽”,一雙白色的藏靴,精神抖擻。
他說,安多北部有鹽湖,當地人自古有採鹽的傳統,以前除了自己食用,還販賣到南部去換青稞等糧食。採鹽工作非常辛苦,來回要兩個多月。安多人民就在採鹽的勞作中創作出了自娛自樂的採鹽歌。
安多採鹽歌很有意思,按內容分類,可分為鹽湖歌、途中悲歌、採鹽歡慶歌、馱鹽工具歌、下一年採鹽安排歌等。按採鹽的過程分類,還可分為到鹽湖的鹽歌、從鹽湖中撈鹽時的鹽歌、把鹽推到湖邊時的鹽歌、把鹽裝進袋子時的鹽歌、返回前的鹽歌、途中的山水贊鹽歌、明年還要帶更多的牛馬來馱鹽的鹽歌……這活脫脫就是勞動的場景。
白格是安多當地頗有名氣的剪羊毛歌歌手。剪羊毛歌是人們在剪羊毛時和著勞動拍子邊唱邊剪的一種勞動歌。在每年的藏歷7月中旬,牧民們會選擇一個吉日。這一天,趕羊人很早就將羊群趕入畜圈內,前來幫忙剪羊毛的能手們一邊唱著歌一邊剪著羊毛。羊群騷動,場面非常壯觀。在這樣的熱鬧場景下,500多隻羊,一般七八個人一天就能剪完。
剪羊毛歌的歌詞是按照當天工作的順序來的。比如開剪之前,是吉祥的祝福﹔凌晨開始聚集羊群,對天、地進行祈福﹔然后開始剪羊毛……
白格順嘴就說起了歌詞,我們聽不懂藏語,但感覺特別押韻。他越說越快,越說越“溜”,歌詞在舌間滾動,像一首RAP。
聊起這些民歌的過去,兩位傳唱人都很興奮,但談到現在的傳承,卻有些擔憂。“現在沒人採鹽了,也就沒人會唱採鹽歌了。”“年輕人有會唱剪羊毛歌的,但很多人都唱不全。”隨著傳統生產方式的現代化,一些勞動歌曲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不能讓流傳數百年的傳統民歌在自己這裡斷了。次仁土塔爾和白格都帶起了徒弟。次仁土塔爾的徒弟是他的兩個兒子,白格多一些,有10個徒弟。“希望他們能多學一些,傳唱下去!”
那曲市、安多縣政府非常重視民歌的傳承。縣裡的文化活動經常請這些民歌藝人來演出,還會經常舉辦專項比賽。比如今年的“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中就舉辦過剪羊毛歌大賽。每個村派10人參賽,光扎仁鎮就有30多人參加。然后鎮裡的前三名再到縣裡進行比賽。白格就得了鎮裡的第一名、縣裡的第三名。
是啊,除了搜集、記錄、出版等搶救性措施,廣為傳播、廣為傳唱或可延續這些勞動歌曲。
“讓更多年輕人來唱,要把這首歌傳承下去,教更多的徒弟。”次仁土塔爾和白格對我們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