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擔當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探訪昌都市類烏齊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成效

覺恩村民俗度假村。
覺恩村洒咧營房。
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扎西曲培在直播帶貨。
鄉村發展路千條,全面推進見成效。近年來,昌都市類烏齊縣鄉村振興局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繪就一幅產業蓬勃興旺、鄉村環境宜人優美、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動人畫卷。
近日,記者走進類烏齊縣實地採訪,深入了解當地如何立足農村特點和區域特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力有效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良好成果。
產業振興:
牦牛養殖引領致富路
走進類烏齊縣,廣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獨特的風景令人心馳神往。
類烏齊藏語意為“大山”,位於我區東北部、昌都市北部,地處國道317和國道214交匯處,素有“天堂類烏齊”“三江花都城”“昌都后花園”等美譽。這裡獨特的地貌、宜人的氣候、充沛的水源以及廣袤優良的草場資源孕育了類烏齊牦牛的卓越品質,使牦牛養殖成為當地產業振興的關鍵支柱。
近年來,類烏齊縣政府積極發力,大力推動牦牛養殖產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了牦牛養殖效率和質量。類烏齊縣大力實施萬畝以上飼草基地建設、萬頭以上牦牛育肥基地建設、百萬斤以上牦牛肉加工基地建設的“三萬工程”,以昌都市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牧戶”的經營模式,訂單式生產,成功解決了飼草和牦牛的銷售難題,有力促進了增收。
昌都市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許義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近年來公司幫助當地村民創造的可觀收入:“從2018年到2023年,公司與周邊170戶建檔立卡戶簽訂協議,累計分紅161.25萬元,受益人達1200人﹔2023年,公司從類烏齊縣周邊群眾手裡收購了1000余頭牦牛,每頭牛均價在1.2萬元左右。另外,公司與類烏齊鎮覺恩村簽訂了為期5年的草場租賃協議,共計支付草場租金30萬元。”
為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今年,昌都市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出擊,積極利用電商平台,讓優質的牦牛肉登上全國各地的餐桌。“咱們這款牦牛肉干全家皆宜。牦牛肉干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肉質緊實且容易咀嚼……”在昌都市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一樓的直播室裡,公司員工扎西曲培正充滿熱情地向直播間的粉絲們介紹著產品。
直播結束后,扎西曲培激動地告訴記者:“過去養牦牛只是滿足自家食用,怎麼也沒想到現在牦牛從售賣到后續的加工生產都能帶來收益。就像我,在公司直播賣牛肉干,每個月有5000元的底薪,如果銷售業績出色,還能拿到豐厚的提成呢!”
牦牛產業的蓬勃發展,就像一台強大的引擎,不僅為當地農牧民群眾帶來了穩定且豐厚的收入,還拉動了諸如飼料生產、獸醫服務、物流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一條完備的產業鏈就此形成。
鄉村治理:
卡瑪多鄉的美麗蛻變
曾經的昌都市卡瑪多鄉,宛如被遺忘的角落,“臟亂差”的環境讓生活在這裡的群眾苦不堪言。但隨著鄉村振興的春風拂過,這片土地迎來了脫胎換骨的巨變。
多年來,卡瑪多鄉黨委、政府始終將環境治理視為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地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理念,積極組織大規模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累計動員4000余人次,集中開展衛生整治60余次﹔同時,大力推進“四旁”植樹、義務植樹和環境修復工程等,讓800余畝林草地重煥生機﹔督促昌都市翔晨鎂業有限公司投入291萬元用於菱鎂礦山的生態修復,全鄉森林和草原植被覆蓋面積佔比高達全鄉總面積的97.45%。
如今的卡瑪多鄉,道路干淨整潔,房屋錯落有致,河流清澈見底。家家戶戶門前都盛開著嬌艷的鮮花,微風吹過,花香四溢。2023年6月,卡瑪多鄉榮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的“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村”的殊榮。
從卡瑪鎮附近搬遷過來的阿丁一家是這一系列變化的見証者。阿丁感慨道:“過去,我們住在山上,條件艱苦。現在搬下來,住上了政府免費為我們修建的新房子。不僅如此,在鄉政府的幫扶下,我和妻子還在鄉裡開了小賣部,日子是越過越紅火!”從最初的貧困戶,到如今靠著經營小賣部、挖虫草、擔任鄉裡的獸醫,夫妻倆積攢下了不少的積蓄,成為村裡的致富能手。
曾經讓阿丁憂心不已的孩子上學的問題,也隨著卡瑪多鄉對教育的重視和援藏干部的助力迎刃而解。卡瑪多鄉小學從最初的隻有簡單的綜合辦公室和一層簡陋的師生宿舍,逐漸發展成擁有完善的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德育展覽室、圖書閱覽室、遠程教育室、自然實驗室、音樂室、勞動室、體育室、少年宮等設施的現代化校園,為當地的孩子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提升至99.8%。此外,“渝昌圓夢”等助學金提供共計1.5萬元,為孩子們的求學之路點亮了希望之燈。
採訪結束時,阿丁的女兒斯朗巴措歡快地跑過來對記者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把家鄉建設得像電視裡的那些美麗鄉村一樣!”她的眼裡充滿希望和憧憬,仿佛看到了卡瑪多鄉更加燦爛的明天。
文旅融合: 覺恩村洒咧營地的興起
從類烏齊縣出發沿214國道驅車不到半小時,記者來到了類烏齊縣類烏齊鎮覺恩村民俗度假村。
曾經,覺恩村雖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卻是“藏在深閨無人識”。然而,2022年7月,轉機悄然而至。類烏齊縣援藏工作隊以敏銳的眼光,依托鄉村振興項目,將覺恩村民俗度假村納入“康巴花都國家4A級景區”創建工作。
歷經一年多的辛勤耕耘,一排排典雅別致的營房式木結構建筑在覺恩村拔地而起。寬敞的馬路直通家家戶戶,路燈明亮,飲水設施完善,屋頂的樹脂瓦煥然一新。
為了給游客帶去更完美的體驗,覺恩村洒咧營房不僅配備了齊全的炊具和供暖設備,11個包間各具特色,每個包間可容納人數從 10人到20人不等。此外,游客服務大廳、演藝中心、產品銷售中心一應俱全,讓游客四季皆可前來享受休閑時光。
文旅融合的發展成果斐然,村民的收入節節攀升。覺恩村的大學生白措和益西卓嘎也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如今,覺恩村洒咧營地已由某公司承包經營,今年4月已正式營業,該公司每年向村集體支付10萬元的承包費,實現了各方受益。
覺恩村科技專干西繞鬆姆滿懷期待地表示:“下一步,村裡計劃打造特色民宿,在村民家中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宿服務,讓游客能夠深度體驗當地民俗風情。”
相關負責人表示,類烏齊縣的鄉村振興之路仍在繼續,產業的不斷壯大、環境的持續改善、文旅的深度融合,讓這片土地充滿希望和活力。相信在未來,類烏齊縣將書寫出更加精彩的鄉村振興篇章,為當地群眾帶來更多驚喜。(貢秋曲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