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專題

西藏措美縣:抓實垃圾分類 守護生態環境

2024年09月23日16:49 |
小字號

寬闊筆直的鄉間小道,干淨規整的藏式小院,分類明確的垃圾桶整齊擺放在村邊道路一側……談及村裡居住環境發生的變化,山南市措美縣乃西村村民扎西宗吉說,這都得益於政府實施的垃圾分類。說話間,她熟練地將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投入對應的垃圾桶中。

辦好群眾有感的“關鍵小事”,就是解決“民生大事”。近年來,措美縣將生活垃圾治理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的重要抓手,按照“戶分類、村(社區)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以垃圾治理為重點,逐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在“硬”上下功夫。設施過硬,才能聚力分類工作推進。措美縣擬投入資金23.8萬元在全縣各村居、景區等公共區域設立28個垃圾分類亭。投入資金458.42萬元用於垃圾集中收集、轉運、處置,引入索亞公司、海星物業公司、聖地建筑公司等企業,對縣城環境衛生、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實行托管,切實做到了垃圾集中收集、統一清運、規范處置,農村生活垃圾統一收運、集中處理覆蓋率達到100%。

在“宣”上強力度。結合“3·22世界水日”“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環保知識進學校、寺廟、企業、進村居等“五進”宣傳活動,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以及垃圾分類小知識等﹔依托媒體優勢,策劃制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從身邊小事做起”“珍惜水珍視水我們都有責任”等公益廣告,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截至目前,措美縣開展各類宣傳活動2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800余份,發放環保購物袋、帽子、垃圾桶等物品2000余份,受益群眾8000余人。

經常性組織鄉鎮、村(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物業人員參與垃圾桶邊“盯梢”宣傳,向投放垃圾的村民耐心講解分類知識,指導規范分類、正確投放,讓居民“入眼、入耳、入心”。通過主題黨日、志願服務等活動,號召廣大黨員積極帶頭參與垃圾分類,匯聚強大“紅色力量”,構建全民共建、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新格局。

在措美縣當許社區達當組,記者看到多吉老人正在垃圾桶旁邊在向小孫子耐心地講解著:你要記住啊,你玩具車裡電池用完了要丟進這個有紅色圖標的桶裡,這是有害垃圾,你的剩菜剩飯要打包好丟進這個綠色圖標的桶裡,這是廚余垃圾……多吉老人笑著向記者說道:“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

在“管”上求質效。抓穩全程分類關鍵,圍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每個環節,瞄准垃圾分類工作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強化責任,創新工作方法,推動工作更規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因地制宜制定縣城、各鄉鎮垃圾分類制度,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回收台賬,督促縣生活垃圾填埋場第三方運營企業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2024年以來,措美縣城、哲古鎮垃圾填埋場處共計分類回收處理垃圾28.15噸。

在哲古社區,村民對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進行簡單分類、收集、打包,村委會提供回收服務,同時根據回收的價值給予積分獎勵,村民使用積分可以兌換肥皂、洗潔精、垃圾桶、洗衣粉等商品。卓德村推行人居環境流動小紅旗評比活動,古堆開展了“五美家庭”評選活動,宗宗村實行環境衛生“周清掃”活動,全縣開展巾幗志願者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全縣干群用垃圾分類“小”行為,助力生態環境“大”改善。2024年來共計開展“周清掃”“環境整治”等各類活動300次,動員群眾4500余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50余噸。

垃圾分類不僅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更提升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素養。如今,漫步在措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分類明確的垃圾桶和整潔的街道,垃圾分類已經成為鄉村生活的一部分,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正成為措美最亮麗的底色。

來源:措美縣人民政府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