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奏響基層治理“大合唱”
自基層治理效能大提升戰略開展以來,拉薩市圍繞“三大目標”,緊扣“四化融合”,抓實“五項工程”,堅持問題導向、求真務實、精耕細作,從細微處破局、從根本處用力,推動基層治理取得實效。
黨建引領聚合力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重要內容,黨的基層組織是社區治理的核心組織力量。近年來,拉薩市始終把抓基層、打基礎放在首要位置、作為固本之舉,強化“五級組織鏈條”韌勁,重點做好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建和優化工作。截至目前,組建樓棟黨小組600余個,推選黨員中心戶3萬余戶。
城關區兩島街道仙足島生態小區住戶709戶,“一老一小”佔比達25.58%。長期以來,小區存在缺乏“一老一小”功能活動場所,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簡單粗略、服務效能難以提升等情況……
今年以來,仙足島社區以“黨建引領+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為著力點,探索推行社區“兩委”與小區物業管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打造以“紅色議事亭”“紅色管家”“紅色長廊”“老年驛站”“托幼中心”為載體的“紅色物業”。“紅色物業”將基層黨建工作與社區物業有機融合,緊扣“全科社工、全能服務”一崗通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實現轄區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在配強基層骨干隊伍方面,拉薩市穩步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持續優化駐村布局,按照黨群干部進后進村、經濟干部進薄弱村、政法干部進復雜村、農牧干部進產業村、科技干部進專業村原則,共計選派駐村工作隊316個,隊員1382名﹔並按照“1+4+X”模式配備工作力量,配備網格員3118名。劃分警格595個,配備民(輔)警790名。
此外,拉薩市進一步明確網格服務職責,制定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網格員、聯戶長履職盡責的通知》,建立“七大員”責任清單和“五張明白卡”,編印《拉薩市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4000本。
履職盡責提能力
城關區探索“議事壩壩會”“流動小板凳”“早茶議事亭”﹔堆龍德慶區探索“‘星期二’早茶‘選民說事 委員來聽’”、龍姐“阿佳‘議’起來”議事會﹔達孜區探索“田壩會”“院壩會”“民情懇談會”﹔曲水縣探索“婦女議事會”﹔當雄縣推行“鍋庄議事”群眾工作法、搭建“牧心議事亭”……2024年,拉薩市始終把提升基層履職能力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關鍵,著力增強基層工作者的行政執行能力、為民服務能力、議事協商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設能力。
在對五類群體進行專題培訓的同時,拉薩市按照“15分鐘服務圈”要求,聚焦“一老一小”“一弱一困”,打造特色服務場所100余個﹔持續推進“雙報到雙積分”,目前,已有2382個黨支部、3.5萬余名黨員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累計積分138萬分﹔常態化開展“敲門響鈴”“結對認親”行動,大力開展“有事找網格員”活動,打造鄰裡互助的“熟人社區”。與此同時,拉薩市堅持“群眾事、群眾議、群眾辦”原則,積極搭建議事協商平台,打造群眾議事品牌50余個,營造自治濃厚氛圍。
此外,拉薩市還分類完善“一村(社區)一策”“一寺一策”“一校一策”“一單位一策”“一企一策”應急方案預案,構建各方參與的社會動員響應和群防群治聯防聯治機制及平戰結合機制,不斷提升社區應急處突能力﹔扎實推進綜治中心和“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建立聯調聯動機制,規范分流轉辦,11個縣(區)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69個“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挂牌成立,綜治中心、司法所等資源力量實現有效整合。
多元共治增效能
近年來,慈鬆塘社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通過打造“微陣地”、做細“微服務”、化解“微矛盾”、助力“微心願”、宣傳“微事跡”,實現共商“大民生”、傳遞“大溫情”、遏制“大沖突”、匯聚“大幸福”、釋放“大能量”的“五微善治”工作模式,以一系列可觀可感可及的舉措,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慈鬆塘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旦增卓嘎表示:“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社區始終把多元共治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重要實現途徑,推動群眾、社會組織、法治資源等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織牢織密為民服務網絡,推動群眾主動參與。”
在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拉薩市全面推行“六社聯動”模式,動員社會組織、企業參與社區“一老一小”、物業服務、應急演練等,形成基層治理合力。
走進俄杰塘社區好食光(食堂),內部裝修簡朴、環境舒適、衛生整潔,高溫消毒櫃、配餐櫃、茶水台等設施一應俱全。考慮到老年人牙口不好,食堂菜品烹調以清淡、軟糯為主且價格親民。食堂對本社區7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就餐和為殘疾人提供免費送餐上門服務,對前來就餐的所有人員提供免費休息區及茶水。
“孩子工作忙,來不及做飯時,我就在社區食堂吃,飯菜干淨衛生又有營養,還能照顧到老年人的口味,實在是太方便了。”俄杰塘社區60多歲居民扎西央宗說。
此外,拉薩市把科技賦能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有力支撐,以推進網格管理智慧化、服務管理智能化、特殊群體服務便捷化為社會治理持續賦能助力,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感知力、反應力、組織力、保障力,讓居民共享科技賦能社會治理帶來的實惠和紅利。(盧文靜 裴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