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雙向奔赴龍藏情 高原南北景更新

——黑龍江農業援藏助推日喀則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4年09月03日14:00 | 來源:西藏商報
小字號

  黑龍江稻菽金黃,西藏日喀則青稞飄香。遠隔5000多公裡,援藏深情厚誼將兩地人民的心拉得更近。

  傾黑龍江之能,應日喀則所需。作為對口支援省份,黑龍江省賡續傳承援藏精神,以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為使命,發揮自身優勢、滿足群眾所盼,積極實施資金援藏、項目援藏、人才援藏等,強健了日喀則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筋骨。

  先進種植經驗、先進經營理念、現代化農業技能……農業不僅是日喀則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黑龍江援藏的重點領域。近年來,黑龍江省在農業援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日喀則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為當地農業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變“輸血”為“造血”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仁布藏語意為“多寶、聚寶”,平均海拔3880米,年平均氣溫8℃左右。然而,正是這片高海拔之地,卻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氣候溫暖、日照充足。

  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獨具慧眼,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自然優勢,率先在試驗田中播種下希望的種子。仲夏時節,記者隨著黑龍江省第6批、第8批援藏干部,仁布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韓陽的腳步走進仁布縣艾瑪鄉鮮食玉米基地。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通過我們援藏項目引進的鮮食玉米,4月初種植的,目前到了灌溉期,大概還有20天就可以進行採摘,長勢挺好的,葉片比較飽滿,果實結得也比較好,就是近期氣溫比較高,我們還要加強水分管理,保証能結到最好的果實。”韓陽將玉米掰開說道。

  鮮食玉米基地共有10座大棚,除了玉米,還種植有葡萄、西瓜等蔬果。放眼望去,一排排葡萄樹整齊劃一,青綠色的葡萄挂滿枝頭,一陣陣果香扑鼻而來。“這座大棚內種植有兩個品種的葡萄,在當地也是第一次種植成功,而且現在這個葡萄品種的附加值比較高,當地群眾也比較喜歡。”韓陽說。

  “以前這裡就是一片黃土地,現在種上了各類蔬果,援藏干部還給我們教授了種植技術。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上長出這麼記者手記多的蔬果,還是自己親手料理,讓我很高興,更是覺得很自豪。”仁布縣切娃鄉切娃村艾塘自然村村民多吉加布在葡萄大棚內邊掐尖邊說。

  而在仁布縣同樣受到群眾歡迎的還有黑龍江省援藏工作隊實施的青稞增產試驗示范項目。該項目在全縣四個鄉鎮12個村開展試驗示范,實現了仁布縣青稞品種的大面積更新換代。“藏青2000”是當時示范種植的青稞品種,如今鄉裡90%的農戶都在種植,在保証青稞高產的同時,田間飼草產量也很大,大大緩解了飼草不足的問題。

  “援藏以來,黑龍江高度重視日喀則農業發展,幫助日喀則建強農業科技、培養農業人才,通過各個援藏項目,將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帶到日喀則,轉變了當地群眾隻種青稞的固有思維,增加了當地群眾的收入。”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則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博輝說。

  聚力“授之以漁” 傳授群眾科學技術

  日喀則農業發展離不開黑龍江省為日喀則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黑龍江援藏工作隊變“輸血”為“造血”,邀請區外農業技術專家進藏教授科學種植技術,還通過互聯網直播授課。

  在仁布縣,黑龍江援藏連續實施青稞增產試驗示范項目,全程技術指導,通過實施良田、良種和良法配套應用,實現增產,實現了本地干部群眾由當初的不認可、不支持到積極推廣的轉變。

  在謝通門縣,黑龍江援藏引進杭州銅官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溫室大棚57座,年種植金絲皇菊20余萬株,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農戶276戶335人,人均增收5000元,促進了當地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就地就業增收。

  同時,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組織32個生產組織申領農牧產品有機認証証書47個,為日喀則建設“有機之鄉、生態家園”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吉加布在鮮食水果玉米基地工作已有三年時間,他坦言,開始大家種植經驗少。在援藏專家點對點、面對面、手把手的指導下,許多人已經掌握了種植技術,積累了很多經驗,如今已經成為“行家裡手”。

  “在北大荒集團專家的指導幫助下,我們村裡的青稞因為播種密度更高,產量更高,村民的收入也更高,而且跟著各位專家,我們學到了更先進的技術,這才是最大的財富,真的很感謝他們。”桑珠孜區甲措雄鄉聰堆村村民次旺桑珠的眼中閃著光芒。

  對千千萬萬個多吉加布和次旺桑珠來說,他們可能記不住每一名援藏干部的名字,但因為獲得的幫助、學會的技術,他們記住了黑龍江援藏。

  強化項目支撐 種出優質高原青稞

  黑龍江是我國的“北大倉”,農業技術先進,農產品豐富多樣﹔日喀則藏語意為“土地肥美的庄園”,素有“青稞之鄉”的美譽。做好資源優勢與援藏優勢“結合文章”,種出最優質的“高原青稞”,是黑龍江省援藏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

  桑珠孜區甲措雄鄉聰堆村,藍天白雲映襯之下,連片的青稞田青翠欲滴,這裡是北大荒集團青稞標准化種植示范區。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則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於志剛介紹,北大荒集團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領跑全國。為此,在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的積極協調溝通和大力支持下,2020年10月北大荒集團鶴山農場在仁布縣青稞增產試驗示范項目(投資100余萬元,畝產提升65斤,人均增收160元)研究的基礎上,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甲措雄鄉聰堆村成功流轉土地建設青稞標准化生產示范基地。通過四年的試驗示范,北大荒青稞示范田已打造成為日喀則青稞標准化種植“樣板田”,成為全市重點關注項目。

  “我們通過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秸稈全量還田等技術,有效改善了土壤板結狀況,提升了土壤肥力。同時,通過青稞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的優化與應用,使青稞長勢一年比一年好,產量和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北大荒集團黑龍江鶴山農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崔宏超說。

  通過示范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在示范區的先進農機裝備和規范化、規模化農業生產的影響下,當地村民轉變了青稞保守傳統種植的思想,現代化農業技術讓高效農業在日喀則落地生根,為當地農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自田地流轉給北大荒以來,我們可以在示范田裡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技術,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夏日微風輕拂之際,綠油油的青稞田裡麥稈隨風擺動,村民巴桑旺堆和瓊達正在地裡勞作,提起土地流轉政策,大家都贊不絕口。

  似海深情,凝聚民心民意﹔如山厚望,激發奮進動力。黑龍江省全方位支援讓日喀則日新月異,讓日喀則發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厚度,更讓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在雪域高原。

  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則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博輝:

  著眼日喀則所需 發揮黑龍江所能

  “黑龍江省承擔援藏任務以來,共派出8批次380名干部人才,在日喀則市以及所轄仁布、康馬、謝通門三縣扎實開展援藏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堅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將做好援藏工作作為‘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則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博輝就整體援藏情況向記者介紹。

  王博輝說,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援藏資金投入逐步向農牧區和基層傾斜、向民生領域傾斜,謀劃建成一批提高鄉村衛生醫療水平、提升義務教育辦學質量、改善農牧區種植養殖條件、完善群眾生活要素保障類項目,全面增強受援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推動龍藏兩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斷豐富形式、拓展領域、充實內容、擴大規模,將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深深根植於黑土地和雪域高原人民群眾心間,增進民族情誼,加深民族感情。

  “為帶動群眾增收。我們有效利用各類商貿平台,發揮高原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優勢,提升藏字號品牌認知度,不斷激活受援地發展潛能,為受援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王博輝說。

  王博輝表示,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把日喀則的需求作為支援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點,持續加大智力援藏、就業援藏、產業援藏、民生援藏力度,使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援藏工作新成果。深化多領域務實合作,發揮兩地比較優勢,在農牧業、產業園區、生物技術等領域加強合作,實現合作互利共贏,推動日喀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更加輝煌成就。

  黑龍江省第五批、第六批援藏干部、日喀則市農牧局原副局長、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一級調研員宋長軍:

  為當地高質量發展 注入源源不斷的黑龍江動力

  “當時有興奮有激動,更有向往,同時難免也會有壓力、忐忑和惶恐。因為我們是帶著黑龍江父老的希望和囑托來到日喀則,我們怕工作稍有疏漏,會辜負家鄉人民的期望和囑托。”2024年8月12日,記者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見到了宋長軍,提及初次援藏,他記憶猶新。

  2013年7月4日,對宋長軍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他與黑龍江41名援藏人接過前幾批援藏工作隊的接力棒,奔赴千裡之遙的雪域高原,繼續譜寫援藏新篇章。農業是日喀則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黑龍江援藏的重點領域。第五批、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到達日喀則后,在前幾批援藏工作隊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利用有機農牧業,精准扶貧,拓展農牧民致富新寬度。

  宋長軍介紹,黑龍江援藏積極參與創建日喀則有機認証示范區,推動“三品一標”質量認証,日喀則市榮膺“2015年度國家有機產品認証示范創建區”的喜人成績。在推進消費幫扶方面,黑龍江省在哈爾濱市中央大街設立“西藏如意庄園珠峰優選哈爾濱旗艦店”,展示銷售青稞制品、高原生態牛羊肉、高原特色酒類及營養食品等四大類共59種西藏特色農牧產品。

  “當時我們將培育產業作為對口支援的切入點,圍繞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規劃,突出發展菊花、牧草、青稞高原特色產業,發揮農業技術人才優勢,加大援藏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打造‘一菊一草一青稞,魅力無限日喀則’的產業格局,生態有機農牧業發展的大好局面。”宋長軍說。

  對口援藏30年來,黑龍江援藏工作隊將“干部人才、農業技術、項目資金”三大優勢帶到了這裡,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努力奮斗,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實現高原農業現代化,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規模化、標准化發展之路。

  黑龍江距離西藏千裡之遙,遠隔千山萬水,做好援藏工作既需要資金項目支持,更需要加強兩地溝通交流、增進民族感情和團結融合。援建期間,援藏工作隊發起了“陽光陪伴成長”系列公益行動,援藏隊員全員參與、全方位幫扶日喀則市福利院,相繼建立了陽光學堂、陽光夜校、陽光超市、陽光球館,開展了愛心陪伴、教育輔導、體育鍛煉等一系列活動。同時,在“藏漢親、感黨恩”活動中,援藏工作隊結對幫扶困難群眾,辦實事好事、宣講黨的政策、走訪慰問。

  “我想到了跟我一同在日喀則援藏6年的‘援友’,想起了和我並肩作戰的同事,想起了可親、可愛、可敬的日喀則群眾。援藏6年,他們教會了我善良、包容,也教會了我為國為家工作的赤誠之心。日喀則,是我永遠的牽挂,我的第二家鄉。”採訪過程中,宋長軍多次提及日喀則的藍天白雲、曾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事、當地朴實的農牧民,他表示這一切一直縈繞於心。

  記者手記:

  龍藏同心 共譜時代新篇

  一個在東北,被譽為祖國的大糧倉,農業技術先進,農產品豐富多樣﹔一個在西南,素有青稞之鄉的美譽。黑龍江省與日喀則市雖然距離遙遠,但有許多相似之處。自兩地建立對口支援關系以來,無數黑龍江人一批接著一批地趕赴日喀則市,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立足資源優勢,不斷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黑龍江動力。

  援藏期間,黑龍江省共派出8批次共計380名干部人才進藏工作。一批批黑龍江援藏干部精准對接日喀則市建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黑龍江優勢資源,大力推進智力援藏、就業援藏、產業援藏、民生援藏、文化援藏,全面做好農業、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支援工作,數百個項目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

  改善民生、為民造福始終是黑龍江省援藏工作的重點。長期以來,黑龍江援藏找准日喀則群眾在醫療、教育、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設了一批惠民項目,讓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做好援藏工作,核心是聚心、要求是走心、效果是交心、收獲是真心。”這已成為歷批次黑龍江省援藏干部人才的共識。正如黑龍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韓文友在回憶文章《莽莽高原初心在》中所寫:當來自全國的援藏干部與藏族同胞團結奮斗在一起,當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還有什麼高山我們爬不上去,還有什麼險灘我們跨不過去,還有什麼困難我們不能戰勝?(次吉 蔣翠蓮)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