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在綠水青山間鋪展高質量發展畫卷

——西藏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工作

2024年08月19日09:09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站在八月的雪域高原舉目四望,碧水藍天風景優美,南北兩山青綠無邊,古城拉薩猶如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仿佛從北宋詩人王安石的詩中緩緩走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我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全力以赴把西藏打造成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嚴守法律“紅線”

  守好生態“綠線”

  從桃花爛漫到青青草原,從秋葉繽紛到白雪皚皚,近年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春到林芝賞花,冬到高原玩雪,盡情領略西藏天藍、水清、地綠的大好風光,紛紛贊嘆雪域高原的“顏值”比海拔還高。

  西藏生態環境的“高顏值”,既得益於“天生麗質”,更離不開“后天呵護”。近年來,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領域,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頒布一系列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2021年10月,黨中央印發《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提出建立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2023年4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我區積極跟進,先后出台《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貫徹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決定》,編制實施《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進一步細化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相關規定,為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筑起堅實的法治保障。

  與此同時,我區現行地方性法規中,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數量較多、佔比較高。截至2023年9月,現行有效的128件法規中,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有29件,佔比23%﹔6個設區的市現行有效的65件法規中,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有30件,佔比46%。特別是一些新取得立法權的設區的市,尤其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如林芝市的6件法規中,有4件屬於生態環境保護立法,佔比67%。

  此外,我區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4市樹立“一盤棋”思想,徹底打破了“各管各的”和“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開展雅魯藏布江保護立法協同工作。這對於全力保護我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境河流,雪域高原“母親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我區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在法律“紅線”的有效守護下,據《西藏自治區生態狀況變化評估(2000-2020)》顯示,20年間,西藏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效益,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加強動物保護

  共建美麗家園

  “我們在山上安裝了21個紅外攝像機,用來觀測野生動物。在山中巡檢時,如果遇到有動物糞便或者走過的痕跡,大家都如獲至寶,因為可以採集其中野生動物的DNA樣本,這將有助於這一區域野生動物的保護。”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朗寺管委會負責人加措說。

  2022年,乃朗谷區域記錄到了雪豹的活動,這是拉薩市區域內首次雪豹影像記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加措介紹,自2021年11月在該區域周邊開展野生動物調查以來,截至今年3月共發現了包括雪豹、岩羊、赤狐在內的49種野生動物,以及胡兀鷲、藏雪雞等35種鳥類。(下轉第二版)(緊接第一版) 今年上半年,“拉薩堆龍德慶區乃朗谷自然保護小區”成立。據了解,該小區是我區首個自然保護小區,面積共16.64平方公裡,其中包括草原面積1375.37公頃,林地面積288.32公頃。該自然保護小區的成立不僅能有效保護區域內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提升了當地和社會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近年來,日喀則市定結縣珠峰管理分局轄區內布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野生動物的頻率越來越高,包括紅胸角雉、血雉、雉雞、喜馬拉雅斑羚、喜馬拉雅小熊貓、黃喉貂等。這些珍稀野生動物大都具有環境指示作用,它們的頻繁“亮相”印証了西藏生態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和自然環境的顯著改善。

  “拉薩堆龍德慶區乃朗谷自然保護小區”的成立與珠峰附近野生動物的高頻出現,成為我區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家園的一個生動縮影。

  隨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點深入人心,雪域高原處處都有政府、社會組織和農牧民共建的生態保護網,精心呵護著生活在這裡的千千萬萬生靈。如今,在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30萬隻,黑頸鶴增加到1萬多隻,曾被認為滅絕的西藏馬鹿至今已超過800頭。此外,近年來,我區持續開展“綠盾”“候鳥二號”“天保二號”等一系列專項執法檢查行動。“珠峰守護者”“護林員”“守漁人”等生態衛士跋涉在高原之上,穿梭於原始森林之間,守護著野生動植物原始棲息地,為青藏高原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貢獻。

  發展綠色產業

  描繪最美畫卷

  全區七市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6.9%,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100%,土壤環境總體穩定,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日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了上半年我區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的實效,這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

  事實上,雪域高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一直在為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近年來,我區各地不斷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通過向“綠”而行,追“綠”逐“綠”,推動“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雙向轉化,將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真正使“綠水青山”變成了推動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綠色農業身價漲。林芝市察隅縣高標准建設獼猴桃核心生產基地,實現水肥一體化,達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要求。2024年上半年預計產量達270萬斤,產值超過4000萬元,帶動群眾增收1000萬元以上。現如今,獼猴桃儼然成了察隅百姓的“甜蜜”事業,在鞏固拓展察隅縣脫貧攻堅成果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果顯著。

  ——綠色牧業招牌亮。位於那曲市色尼區的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探索,形成了“綠色、有機、可持續”的經營發展理念,以獨特的“雲端牧場、黃金奶源”為名片,自主創新打造“嘎爾德”高原特色牦牛乳業品牌,已完成44類商標及22類互聯網域名注冊,成功注冊“那曲牦牛”地理標志,取得了有機牧草、有機牦牛、有機牦牛奶等有機轉換証書。

  ——綠色旅游業低碳又環保。2019年起,為保護珠峰環境,日喀則市定日縣北坡大本營生態旅游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開始運營清潔能源環保客車,實現了珠峰低碳旅游和綠色旅游,有力保護了珠峰獨有的生態環境。來拉薩市區旅游的游客眾多,為更好保護古城生態環境,目前拉薩市實現新能源公交車100%全覆蓋,出租車開始陸續採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網約車已佔59%。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雪域高原各族兒女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的重要位置,在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潘璐)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