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活力西藏︱社區共享空間的“同心奔赴”
人民網“行進中國”西藏調研採訪團
取下紗布的那一刻,倉木啦老人感到一陣激動。
“自從得了白內障,眼前總是霧蒙蒙的,看不清楚東西,生活、工作都非常不方便。”倉木啦老人欣喜地說,“現在治好了,眼前又變得清晰起來,感覺生活也重新有了希望。”
倉木啦是一位居住在西藏拉薩城關區魯固社區的孤寡老人,被白內障疾病困擾多年,想去醫院就醫,卻因費用昂貴遲遲未去,以致視力日漸衰退。
城關區在職黨員邵宇在一次社區黨建活動中了解到倉木啦老人的情況,主動認領“微心願”,並聯系眼科醫院,全程陪同老人就醫,照顧老人直至出院。
如今,城關區的50多個黨群服務V站,作為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點位,在基層治理“毛細血管網”中探索有效路徑。其中“微心願”作為聯系黨員與群眾的連心橋,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紓解民憂的重要作用。
黨群服務V站一隅。人民網記者 宋子節攝
走進景區八廓街附近的黨群服務V站,一位小學生正在專心致志地完成暑假作業,旁邊的書架上整齊碼放著各類書籍。服務游客的氧氣瓶、駕駛証自助制証機、手機充電站等貼心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城關區以‘15分鐘V站’為樞紐點,著力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城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直機關工委書記劉團飛介紹說,“以‘加減乘除’法為指導原則,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社區開設漢藏雙語學習小課堂。人民網記者 宋子節攝
“加”動力——社區開發了居民議事廳、漢藏雙語學習小課堂、圖書閱覽室、老年之家、兒童托管區等,實現社區難題共解、居民活動共辦的生動局面。
“減”民憂——在網格化管理中充分發揮網格員的“火眼”作用,掌握社區居民“煩心事”,及時派人到居民大院疏通廁所及下水管道、修補屋面防水等“瑣事、小事”,為轄區居民群眾解決生活救助、醫療救助等急難愁盼問題。
“乘”效能——以“大黨建”為依托,引導轄區內800余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通過認領助老助弱助殘、愛心助教等志願服務,激活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引領力、創新力。
“除”難題——消除居民群眾矛盾隱患,扎實解決轄區關愛弱勢群體、古城保護與舊城改造提升等服務社區居民群眾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以“走下去”找、“請上來”問、“社會上”聽等方式,妥善化解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距離最小化、服務最大化。“加減乘除法”的背后,是社區共享空間中多元力量的“同心奔赴”。
“基層治理效能大提升工作的主體是‘人’和‘組織’,對象是‘群眾’、載體是‘服務’,基層治理工作的目標是將多元素融為一個有機整體。”劉團飛介紹,“充分發揮基層干部、網格員、在職黨員等作用,以居民和駐地單位的同心奔赴,共同促進社區共享空間的更好發展。”(唐維紅、陳曦、劉凡、宋子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