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從援藏到留藏,茶園“守望者”劉樹峰立志:

讓“粗枝大葉”變“金枝玉葉”

2024年08月03日13:12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夏季,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沿著川江峽谷而上,給錯那市勒布溝帶來充沛降雨,形成了局部亞熱帶氣候,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勒布溝,藏語意為“好地方”。“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錯那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員劉樹峰說,看著勒布溝隨處可見的茂林奇樹、飛瀑流泉,他的腦海中總會閃過家鄉安徽省黃山、大別山的秀美風景。

  “產自黃山、大別山的‘黃山毛峰’‘六安瓜片’是遠近聞名的安徽茶葉精品,勒布溝這樣的好地方,產出的茶葉也一定能培育成‘地方名品’‘山南名片’。”2016年,劉樹峰作為安徽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的一員來到山南,當看到勒布溝的茶園時,就堅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錯那市茶產業起步於上世紀60年代,經過多年發展,茶樹栽培面積和茶葉產量有了一定起色。但是,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劉樹峰發現,由於多種因素制約,當地茶園面積小、產量低,加工工藝落后,營銷渠道狹窄,產品附加值不高,茶產業發展屢遇挫折,進展緩慢。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錯那市茶產業,增加產業附加值,帶動群眾增收。劉樹峰毅然接手了這項重任,做起了茶園“守望者”。

  為強化科技支撐,劉樹峰通過安徽省援藏工作隊,第一時間聯系了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尋求技術支持﹔為解決資金問題,劉樹峰主動與上級科技部門聯系,先后成功申報茶樹品種引進、茶產業提升兩個自治區重點研發及轉化類項目,爭取項目經費390萬元。

  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茶技人員專業培訓、茶樹品種引進、無性系茶苗繁育試驗、山地陡坡示范茶園建設等一系列提升茶產業“組合拳”逐步施展開來。

  正當錯那茶產業發展步入正軌的時候,劉樹峰的3年援藏期也快到了。“最初3年時間裡,取得的大都是科研成果,還需要大力實施,才能形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劉樹峰說。

  振興錯那茶產業,事關當地茶農的福祉。劉樹峰放不下他3年來傾注的心血,更不能無視老百姓期盼的眼神。

  “我要留下來,繼續干好這件事!”2019年,劉樹峰提交的調藏申請書上,這句話醒目而有力。盡管原單位有不錯的職位,盡管他是家中獨子且父母年邁,但他還是選擇留下來,調藏繼續工作。

  期間,劉樹峰積極與安徽省援藏工作隊聯系對接,爭取到了安徽省“十四五”援藏規劃投資500萬元,用於錯那茶產業整體提升工程項目建設,致力將各項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進錯那茶葉精品化和品牌化建設。

  於是,勒布溝茶園面積從不足200畝,增長至現在的670余畝﹔老茶園經過復壯提質,鮮葉單產從不足100斤,增長至現在的近千斤﹔藏茶生產能力從不足5000斤,增長至現在的10萬斤﹔茶葉產值從不足40萬元,增長至現在的602萬元……一組組數字,展現了錯那茶產業提升“品種、品質、品相、品牌”的可喜成效。

  在2021年“北京國際茶業展、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線上惠民消費節”茶葉產品評選和推選活動中,勒布溝產出的“雪域毛峰”綠茶和“雪域勒紅”紅茶分別榮獲特別金獎和金獎。曾經的“粗枝大葉”已然蝶變為“金枝玉葉”。

  最令劉樹峰感到欣慰的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傳、幫、帶”等形式,錯那市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援藏工作隊”,帶出了以達娃白瑪、邊巴次仁為代表的一大批茶技人員。他們全面系統掌握了從茶樹育苗、高產茶園建設管理,直至精品茶加工的一系列技術,是錯那茶葉生產的中堅力量。達娃白瑪因在茶葉生產中的突出貢獻,獲評自治區優秀農牧民科技特派員、自治區第六屆勞動模范,並被推舉為錯那市人大代表、勒村婦聯主席﹔邊巴次仁當選為勒鄉茶葉合作社理事長,為錯那市勒鄉的茶葉生產工作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汪純)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