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奮進之姿共繪民族團結之花
——湖北省武漢市對口支援山南市乃東區30年綜述
乃東城區俯瞰圖。通訊員 陳曉西 記者 汪純 攝
雅魯藏布江之畔,雅拉香布雪山之麓,坐落著美麗乃東。乃東作為山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山南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拉薩—山南”一體化發展的副中心。全區平均海拔3600米,下轄3街道1鎮5鄉,56個村(社區),有藏、漢、回、門巴等28個民族11萬人生活在這裡。西藏歷史上“第一塊農田”“第一座宮殿”等諸多“第一”皆誕生於此,素有“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之稱。
湖北省武漢市對口援助山南市乃東區30年來,使“英雄之城”武漢與“藏源之地”乃東連接成血脈相連、心心相印的命運共同體。武漢市委、市政府始終站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懷著對乃東各族干部群眾的深厚感情,不斷向乃東輸送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兩地各族干部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在長期的溝通合作、文化交流中守望相助、攜手共進,結下深厚情誼、取得累累碩果。
心手相牽 辦好改善民生“暖心事”
30年來,兩地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牢把握“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組織交往交流69批、1500余人次,在武漢與乃東之間形成一條割不斷的民族大團結紐帶。
武漢援藏工作隊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項目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市27名教育專家赴乃東援藏,建立“武漢乃東智庫”,全面推廣“武漢教育雲平台”﹔武漢光谷湯遜湖學校、洪山中學以“盟校聯盟”“一對一”結對幫扶形式支援乃東,輻射帶動乃東教育質量整體提升﹔中南民族大學、武漢西藏中學、漢鐵初級中學充分發揮人才、機制、經驗等方面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優勢,推動“江城乃東一家親”。
2016年,武漢市對口援建乃東區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援助全新麻醉機等醫療設備﹔援藏醫療專家填補高齡產婦剖宮產、乳腺手術和甲狀腺包塊手術三項技術空白,助力乃東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級乙等”醫院。通過建立健全常態化遠程會診機制,鄂藏“5G遠程醫療系統”多次完成線上會診治療。乃東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武漢優質醫療資源。醫療專家還以熱忱之心做好“傳、幫、帶”,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大力推進“鄂藏情”武漢組團式市場化就業援藏中心建設,與武漢商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就業援藏服務中心,助力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為了讓閱讀之光照亮少年的未來,成立乃東武漢援藏少年兒童圖書館,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優質品牌項目。
優勢互補 拓寬互促共融“連心橋”
30年來,武漢市全力支援乃東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由干部援藏向智力援藏、項目援藏向產業援藏、單項對口支援向加強兩地交往交流交融的“三個轉變”,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援藏模式。
——宏農藏雞、清匠制氧等一批優質企業成為區域龍頭企業﹔
——扎西曲登旅游民宿項目成為山南文旅融合典范﹔
——“藏藥谷”產業片區發展勢頭良好﹔
——雅瑩釀酒葡萄種植項目建成投產﹔
——“乃東—武漢飛地經濟產業園”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第43屆物交會直播帶動農特產品線上銷售1307.83萬元﹔
——東風汽車商城項目助力山南市建成區域性汽車商貿中心﹔
——“雅江1號”智算中心項目正落地乃東﹔
——乃東區政府辦公大樓、乃東中學“文成樓”等一批標志性設施已成為鄂藏兩地人民友誼的歷史見証﹔
……
在武漢的大力支持下,乃東正一步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探索出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發展之路。
同氣連枝 凝聚團結奮斗“向心力”
30年來,武漢援藏干部人才視乃東為第二故鄉,視乃東人民為親人,繼承和發揚“兩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克服高寒缺氧,不畏艱難困苦,勤懇敬業,無私奉獻,苦干實干,助力乃東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一批又一批武漢援藏工作隊接續鞏固邊防、守土固邊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助推“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戰略實施﹔援藏干部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他們巡查河流湖泊,實施生態保護項目,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傳授環保知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2023年,武漢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方式方法,推出具有西藏特色的音樂思政大講堂,用“音樂視頻+理論思想”的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傳遞給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長志氣、強骨氣、厚底氣。
滾滾江水,見証著雪域高原的滄桑巨變﹔巍巍群山,鐫刻著援藏干部人才的無悔誓言。武漢援藏歷程猶如一幅細膩的畫卷,歷經三十載的洗禮,綻放出絢爛的光彩。從慷慨援助,到多元合作,無不凝結著武漢、乃東人民的心血與智慧。未來,這畫卷將愈發絢麗多姿,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光添彩。(汪純 陳曉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