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赤多三遷

2024年06月28日14:31 | 來源:西藏日報
小字號

  赤多鄉位於那曲市索縣中南部,平均海拔3900米,距索縣縣城78公裡,地處怒江高山峽谷,交通狀況較為艱險。

  3年的時間裡,赤多鄉政府進行了三次搬遷。近日,迎著夏日細雨,記者一行從索縣縣城前往赤多鄉,探索“赤多三遷”的故事。

  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上,到山頂處,細雨已變成綿綿白雪。登高望遠,河谷裡滿目蒼翠,即使山間和草地上覆蓋著一層白雪,還是能感受到扑面的綠意。稍開闊處,三兩相伴的牧戶房屋與周圍連綿的雲霧、蔥郁的山色相得益彰,給這片空曠的空間帶來了別樣生機。

  “你彎腰仔細看看,薄雪覆蓋下的綠草間還夾雜著獨特的紅棕色草,我們稱其為‘草中貴族’。”同行的索縣融媒體中心主任張佳佳打趣地說道。

  翻越了兩座高山后,開始往下沿蜿蜒的河谷前行。一路上,林木擁溪而生,與牛羊、飛鳥相映成趣。

  近兩小時車程后,山腳處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藏式小院出現在眼前,院子前佇立的籃球架尤為顯眼。

  “這是棚戶區改造房,2021年赤多鄉政府暫搬遷至此﹔我們再往前走,這棟樓是鄉裡的扶貧產業樓,2020年鄉政府暫搬遷至此﹔2023年鄉政府已搬遷回改建后的原址,辦公住房條件大為改善,所有干部職工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張佳佳介紹時注意到路旁干活的人,停下了車,“這不是鄉黨委書記劉華陽嗎?”

  “這一路顛簸累了吧。我就不和你們握手了,滿手都是泥。”索縣副縣長、赤多鄉黨委書記劉華陽揉搓著手上的泥土,迎上前來,邊打招呼邊介紹,“過幾天鄉裡要舉辦‘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賽馬活動。我們把這塊河灘防護地填平,作為群眾比賽場地,大家平時也能在這裡娛樂。鄉裡實在找不到更開闊的地方了。”

  一小時左右的車程后,山腰處改建后的鄉政府映入眼帘。鄉衛生院、鄉完全小學、鄉派出所等,呈階梯狀分布在鄉政府周邊各坡層。

  走進鄉政府,右手邊是一棟6層樓高的嶄新職工周轉房,左手邊是一排規劃合理的辦公房,正對面是一間窗明幾淨的職工食堂……

  “現在的鄉政府水、電、網、暖全通,干部職工們住得舒心,工作干勁也很足。”赤多鄉鄉長洛朱晉美說。

  “為何鄉政府會三次搬遷?最終為何又搬回了原址?”帶著出發時的疑慮,記者追問道。

  “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不能缺了陣地。”洛朱晉美娓娓道來,前些年,鄉裡發生了兩次地震,職工周轉房和辦公樓發生傾斜,成為危房,商量后決定暫搬到鄉扶貧產業樓﹔因鄉扶貧產業樓過於擁擠,經多方溝通協調,一年多后,又將鄉政府暫時搬遷到一旁的棚戶區改造房。鄉裡本計劃將鄉政府重建到棚戶區改造房這一帶,可在征詢群眾意見時,絕大多數人反對,最多的擔心是學生的就讀環境:“棚戶區改造房區域在河谷,冬天太陽隻能照射4小時左右。鄉政府搬遷后,鄉裡的學校也會搬遷至此,可是這邊陰冷的氣候環境不利於孩子學習生活。”最終,他們決定在原址上重建新的鄉政府。

  因地形、氣候等各方面因素,赤多鄉道路還未全部硬化。夏秋季節,這裡易發山洪、泥石流災害﹔冬春季節,道路易結冰。為保障道路暢通,鄉裡干部都會利用休息時間,去各道路檢查排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開展保通工作,保障群眾出行方便安全。

  “有一次在搶修保通工作中,我們遇到了前來調研的工作組。交談中他們開玩笑地說‘赤多鄉的干部看著不像干部,像農牧民群眾。’我們也開玩笑回復‘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到位了,能與群眾打成一片’。”說完,劉華陽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怒江從赤多鄉穿過,為保証群眾渡河安全,跨江橋拔地而起﹔為盡可能滿足孩子打籃球的心願,在稍開闊處,籃球場上歡聲笑語﹔因交通不便,大型活動舉辦較少,今年1月,赤多鄉舉辦了一場大型賽馬活動,並邀請了周邊縣鄉群眾參與……

  怒江河畔,赤多三遷,為民服務底色不斷擦亮,邁向鄉村振興的步履也愈加鏗鏘。(萬靖 趙書彬)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