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暢游西藏 體驗升級

本報記者 徐馭堯 瓊達卓嘎
2024年06月27日10: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①:西藏傳統民族音樂會《吉祥妙音》演出現場。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圖②:5月19日,舞蹈演員在西藏納木錯開湖活動現場表演。
  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攝
  圖③:西藏自治區浪卡子縣道布龍村建設美麗鄉村,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
  圖④:西藏林芝桃花盛開。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街內,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趁著端午假期,我來到西藏看看這片神奇的土地,目前規劃了十幾天的行程,我准備把拉薩、日喀則都好好逛逛。”身著藏裝、正在拍攝民族特色寫真的趙女士告訴記者。

  據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西藏全區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422.59萬人次,同比增長65.24%。西藏文旅行業延續良好發展勢頭,並闊步走在轉型升級之路上。

  守護生態

  廣東游客馬修已經是第二次到西藏林芝市欣賞桃花了。飛機直達林芝,下了飛機他就馬不停蹄地趕赴位於林芝市巴宜區的嘎拉村。“這裡是距離市區最近的賞花點。”馬修說。

  3月18日,嘎拉村的桃花園正式開園迎客,馬修作為第一批游客到這裡嘗鮮。身為一名資深“旅友”,馬修兩年前也曾到這裡觀賞桃花,漫山遍野桃花如紅雲墜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沿著新修的步道前進,馬修邊走邊賞花,不時掏出手機拍攝,並將圖片上傳社交網絡,記錄自己的賞花之旅。嘎拉村的桃花園是這幾年新改建的。桃樹滿山,村裡因山勢修建了綿延的步道和觀景台,讓游客既可以親近桃樹,也能登高遠眺桃花滿山的盛景。樹下還種植了連片的油菜,在桃花極盛時,桃紅草綠油菜黃,仿若置身草長鶯飛的江南。

  史凌雲在林芝經營著一家名為藏雲山居的民宿,每到桃花節前都是她最忙碌的時候。“每次,我們把林芝桃花的內容發在各類社交媒體上,都會引來天南海北的客人詢問。”史凌雲說。

  精心提升民宿住宿環境,為客人規劃行程,回答客人關於高原旅游的問題……這些都是史凌雲需要忙碌的內容。往往是這邊在社交媒體發了帖子,很快就有網友關注,並詢問林芝賞花的各種細節攻略。客人問得細致,史凌雲也答得耐心,力爭用桃花節的契機推介好自家的民宿生意。

  “林芝桃花節是每年旅游的‘大流量’,但也是對我們旅游從業者的一次‘大考’。這些年林芝旅游設施不斷完善,特別是圍繞越來越多民宿打起了‘桃花牌’。隻有做好服務,才能讓‘大流量’轉化為‘好生意’。”史凌雲說。

  馬修也對此深有感觸:“現在林芝的酒店越來越多,服務能力、景觀設施都在提升,讓我們游客能在這裡更好地欣賞桃花美景。”

  現在,桃樹是嘎拉村人精心呵護的“金疙瘩”,但曾經,這些桃樹是村裡人准備劈了燒柴的“木疙瘩”。林芝桃樹都是野生樹種,桃樹結出的桃子口味酸澀而且不能食用,村民一般將桃子拿去喂豬。由於桃樹盤根錯節分布雜亂,影響了當時的耕種,很多村民琢磨著:“把這些樹劈了當柴燒吧!”

  村黨支部書記邊巴不同意:“這些樹木砍倒容易,但是再長出來就難了。”但是,樹木影響群眾增收確實是事實,如何盤活這些樹木?彼時,郊野旅游剛剛興起,邊巴琢磨,何不趁著這個機會,把嘎拉村打造成一個旅游目的地?

  說干就干,搭建帳篷、架設景觀,林芝桃花節的雛形誕生了。到今年,林芝桃花節舉辦了21年。

  “現在,桃樹已經是村裡的‘搖錢樹’,村民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每一株桃樹。大家自發組成隊伍,保護村裡的桃樹,確保景觀不被破壞。”邊巴說。

  綠水青山是西藏旅游最大的財富和最深厚的底氣。林芝桃花、珠穆朗瑪峰、納木錯、羊卓雍措……這些著名景點吸引著四方游客匯聚西藏。

  優化產品

  5月18日下午,“上海—加德滿都—日喀則”援藏跨境旅游包機首航活動啟航儀式在上海浦東機場舉行。105名上海游客登上首班援藏跨境旅游包機,從上海出發飛赴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開啟獨特的跨境游之旅。

  包機行程共12天11晚,是目前市場上頗具特色的中尼跨境長線路旅游產品,上市后迅速售罄。為了確保游客高原旅行的安全和健康,首航活動由喜馬拉雅航空配置具備高原性能的機型執飛,為游客配備了充足的車輛和導游進行全程服務,安排專業醫療人員全程隨行保障。

  “這一旅游包機線路將用好日喀則得天獨厚的跨境文旅資源,給游客帶來更豐富的體驗。”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則市旅發局副局長葛永銘告訴記者。近兩年,上海援藏工作隊持續打造旅游包機產品,不斷提升本地旅游產品供給豐富度。

  除了吸引外地游客,本地短途游也越發紅火。雅魯藏布江北岸,西藏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西普農博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農博園坐落於雅江之畔,毗鄰西藏著名景點桑耶寺,既是區外游客駐足之處,也吸引本地游客前來參觀。在這裡,游客們可以游恆溫泳池,可以走上玻璃棧道遠眺雅江風景,可以坐上觀光車打卡車厘子主題園,還可以約上三五好友體驗藏式露營——“過林卡”。

  七八年前,西普農博園所在的地方還是一片荒地,近年來,農博園堅持防沙治沙、植樹綠化、生態修復、科技引領、產業振興的綠色發展模式,實現了治理一片荒灘、富裕一方百姓的可喜成效。

  據介紹,扎囊縣聚焦“農文旅體”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線路、提升游客體驗、釋放消費潛力,讓旅游資源“串珠成鏈”“破圈出圈”,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就業增收的新動能。

  近年來,西藏積極打造雪域高原的精品名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在西藏高質量發展建設中,西藏旅游產業依托獨特的人文環境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積極開展鄉村游、文化游、民宿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等,推動西藏文旅產業節節攀升。拉薩雪頓節、日喀則珠峰文化旅游節、山南雅礱文化旅游節、林芝桃花節、那曲羌塘恰青賽馬藝術節等已經成為知名旅游品牌。

  完善服務

  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318國道旁,一座“石榴籽”紅色驛站服務區迎候四方游客。

  紅色驛站裡有寬敞的休息區、舒適的座椅、便捷的供水供電設施、高速的無線網絡以及貼心的供氧設備。這裡還是一個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讓游客在休息的同時,能了解拉孜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

  錫欽鄉副鄉長徐文瓊記得,有一天,一名操著陝西口音的游客走進驛站大廳,詢問在大廳裡值班的徐文瓊:“咱們這裡有氧氣嗎?”

  “怎麼啦?”徐文瓊關切地問道。

  “我是自駕來的,時間長了,不舒服。”游客說。

  徐文瓊馬上引著游客向內走去,讓他坐在沙發上,為他拖來驛站內准備的制氧機。經過吸氧、休息,游客身體逐漸恢復。

  自駕游西藏是流行的旅行方式,從拉薩到珠峰,錫欽鄉是重要的一站。許多游客選擇在此駐足休整,這座小小的驛站成為他們的補給站。

  驛站大廳裡還擺放著一台電腦。很多人希望在第一時間對沿途拍攝的風光進行剪輯,並上傳至網絡,這台電腦就是為這些游客專門准備的。“起初我們沒想到游客會有這樣的需求,后來問的游客多了,我們就為在驛站裡配備了電腦。”徐文瓊笑著說。

  “拉孜是日喀則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們鄉則是國道在拉孜的‘第一站’。我們鄉的黨員輪流進行志願服務,為往來游客提供保障。”錫欽鄉黨委書記李正告訴記者。

  據介紹,日喀則市在國省道沿線打造了數十個便民利民服務站,24小時向過往游客免費開放,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多種便捷貼心服務﹔通過設置留言牆,收集游客“微心願”,整合游客反映的環境衛生、商戶經營、設施損壞等景區治理問題,建立問題台賬,督促整改落實,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聚焦提升旅游公共服務,西藏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國道一直在為周邊旅游制造強大的輻射效應,西藏圍繞318、219等多條“網紅國道”開展了多次旅游營銷和推廣活動,並針對國道周邊的基礎設施、文旅產業、服務配套開展有針對性的整治提升。

  文化賦能

  西藏充分挖掘鄉村稟賦、民俗風情和文化特性,充分發揮文化賦能優勢和旅游帶動作用。

  位於拉薩河南岸的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次角林村,與拉薩市區和布達拉宮隔河相望,離市中心約6公裡。

  傍晚,《文成公主》實景劇演出現場異常熱鬧,游客和當地群眾在劇場外的商業街廣場手牽手跳起歡快的鍋庄舞。“我很喜歡這裡的氛圍,一直想了解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江蘇游客李女士說。

  次吉的家距離熱鬧的商業街不遠。她化好妝,穿上漂亮的衣服,准備趕往劇場。“我在劇場當群演10多年了,現在每個月都有5000多元的收入,劇場讓我的家庭發生了巨大變化。”次吉說。

  《文成公主》大型史詩劇、慈覺林藏院風情街、文成公主文化旅游主題園三者攜手,創新構建了“一劇、一街、一園”三位一體的文旅產業聚集共融發展模式,項目綜合輻射帶動周邊區域超100億元的產業規模。

  如今,觀看《文成公主》大型史詩劇成為很多游客進藏旅游的必游項目。《文成公主》大型史詩劇項目的800余名演職人員中,95%以上為當地藏族農牧民群眾。

  在西藏瓊結縣,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強欽庄園已經變身為強欽庄園公共文化中心,向公眾開放。

  走進保護性改造后的強欽庄園,先進的照明系統點亮了整座古建筑,無論是底層的馬廄、柴房、糧倉,還是二、三層的編織、釀酒空間以及庄園主臥室、客廳和經堂,都清晰標識了過去的用途,並成為常設展“千年藏源·涅槃新顏”的組成部分,真正做到了“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強吉庄園作為西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具有建筑學價值,更有歷史意義,從其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庄園的興衰和國家命運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瓊結縣文旅局副局長旦增卓瑪介紹,隨著近年來文物保護、古建活化意識不斷加強,庄園古建筑中蘊藏的歷史與學術價值日益顯現出來。

  據了解,強吉村通過青稞酒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們經營民宿,吃上“旅游飯”。村裡打造“強欽青稞酒、強欽庄園、強欽林卡”三位一體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區,實現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業,推動農牧民群眾向現代產業從業者轉變。強欽庄園公共文化中心的建成,不僅吸引更多游客來到強吉村,也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和創收機會。

  “西藏堅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文旅產業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打造重點旅游路線,進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消費空間及消費能力。我們將立足實際、著眼長遠,不斷打造西藏文化和旅游行業新亮點。”西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說。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