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西藏持續發展產業、改善民生、守護生態

攜手共建幸福家園(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本報記者 袁 泉 徐馭堯 瓊達卓嘎
2024年06月18日15: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在新鋪設的鄉間步道,西藏林芝市林芝鎮嘎拉村村委會副主任尼瑪多吉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嘎拉村的收入賬:文旅消費,每年給全村帶來收入三四百萬元﹔開挖掘機,每家能賺不少錢﹔全村集資修建的採摘園,也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尼瑪多吉感慨:“嘎拉村因旅游而興旺,村子的發展歷程,就是民族團結促發展的縮影!”

  在雪域高原的各個角落、各個行業,民族團結之花持續綻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走深走實。

  團結促進產業發展

  拉薩河南岸的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街道次角林村,與布達拉宮隔河相望。傍晚7點多,這裡正在上演實景劇《文成公主》,數百名游客和本地群眾在劇場外的商業街廣場手牽手跳起歡快的鍋庄舞。

  實景劇以拉薩自然山水為背景,生動還原了文成公主與鬆贊干布和親的歷史場景,已成為游客旅游觀賞的熱門項目。“我很喜歡這裡的氛圍,文成公主的故事讓我很受感動。”來自江蘇的游客李女士說。

  “通過《文成公主》,游客們了解了西藏風俗,本地群眾也感受到各地游客對西藏的熱情。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不斷加強。”次角林村村委會主任晉美拉姆說。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旅游驛站內,小伙丹增洛色正在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推薦塔巴陶瓷等本地特色產品。

  2019年,丹增洛色大學畢業,在江蘇南通工作了一年多后,他參與了南京援藏項目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特訓營”,在南京接受培訓,並在企業進行了一年多的學習實踐,積累了經驗。

  墨竹工卡縣不少年輕人在南京援藏項目的幫助下成長成才。截至去年底,共121人接受了培訓,有的自主創業,有的選擇就業,就業率達100%。

  同心改善民生福祉

  “我們心內科現在基本能保障大病不出西藏了。”第九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家北京阜外醫院醫生趙杰說。

  一年前剛到西藏工作時,趙杰接診了一名30多歲突發心臟病的患者。趙杰帶領大家為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成功實施了急診冠脈介入手術,最終將人救了回來。

  “急性心臟病突發必須立即進行急診介入手術,越快越好。”趙杰說,“我想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留下來,更好地實現大病不出西藏。”

  一年間,趙杰帶領團隊完成了近400例手術,包括120余例急診手術。一次次的言傳身教,讓被援建醫院心內科臨床與介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現在3名本地醫生都能夠獨立完成復雜的冠脈介入手術了。”趙杰自豪地說。

  緊鄰縣城,日喀則市拉孜縣吉角村村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走進一戶居民家中,智能設備隨處可見。人員通道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養老管理平台、供暖系統……總計11套智能設施系統遍布社區,實現了有效的智能化管理,讓社區生活更安全、便捷、環保。

  “我們村37戶143名村民全都搬進了新家。上海不僅為我們建設了新的家園,還為我們升級了各項設施,提升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吉角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加措說。

  協力護好綠水青山

  前往長江源頭之一的姜根迪如冰川的場景,西藏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測試中心負責人索娜卓嘎一直記得。

  海拔5400米的無人區腹地,含氧量僅為內地的四五成,年平均氣溫低於零攝氏度,缺氧、高寒、干燥、風雪……每一樣都對監測調查組隊員的身心健康形成挑戰。

  工作是緊鑼密鼓的,每天早上,隊員們都圍在一起討論當天的行程,然后出發去採集樣品。“所有人都抱著共同的目標——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要做好採樣、搞好研究,守護好我們的母親河。”西藏生態監測中心主任賈小華說。

  2021年開始,西藏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206.72萬畝,將拉薩打造成生態宜居高原城市。

  清晨,拉薩市拉魯濕地北片區,工人米久正在修剪樹枝。“這是我們種的槐樹,開的花也很漂亮、很香。”米久說。在植被選擇方面,工作人員費了很多心思——通過遙感技術對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篩選出適合生長的樹種和草種。拉薩市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尚德是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為了讓拉薩的樹木更繁茂,作為林草專家,他將更多技術融入造林工作中。

  近年來,西藏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西藏自治區2023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西藏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7.83億元實施34個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項目,完成營造林120萬畝,修復治理退化草原614萬畝。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8日 06 版)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