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攜手共譜團結新樂章

——昌都市有形有感有效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

2024年06月17日09:55 |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小字號

  今年3月下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組織毗鄰縣(市)召開2024年川滇藏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創建活動座談會,共敘山水相依人緣相親的石榴籽情,共探民族團結同邁中國式現代化的進步之路。昌都市芒康縣與甘孜州、鄉城縣、巴塘縣、得榮縣,雲南省香格裡拉市、德欽縣簽署川滇藏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創建倡議書,在促進文化交流、用好教育資源、完善醫療體系、鼓勵良性民俗交往、加強交流聯誼五個方面達成共識。

  共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是昌都市緊扣邊界地區民族特色,發揮自然資源稟賦和優勢文化資源魅力深化合作、共建共享的創新舉措之一。多年來,昌都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到各項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呈現出民族團結進步、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優美宜人、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突出交往交流 活動生動有趣

  歷史悠久的茶馬古道,將藏、川、滇、青緊密相連。藏族、漢族、納西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在三江大地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譜寫了一曲和諧、發展、繁榮、自強、奮進的樂章。

  在2024年川滇藏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創建活動座談會上,與會人員號召毗鄰縣(市)攜手並進,大力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計劃,積極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昌都市積極響應,多方協調,在上級部門的支持與領導下,5月底,來自西藏、四川、雲南、重慶四地150名少先隊員齊聚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小學,共同慶祝一個特殊的六一兒童節。

  孩子們手拉手,一起參觀了青稞田地、古鹽田、中共鹽井宗臨時工作委員會舊址等地,參加當地工作人員精心准備的“認識青稞”種植文化交流、“感知井鹽”制作技藝體驗、“紅色鹽井”尋訪鄉村發展變化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親身感受了西藏新農村建設和民風民俗,在愉快的氛圍中收獲了友誼,增長了閱歷。

  活動中,工作人員還特意邀請了十八軍戰士后代、校外輔導員張彥平為少先隊員帶來以《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主題的隊課,鼓勵少先隊員們牢記領袖囑托,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血脈,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來自重慶市璧山區劍山實驗小學五年級三班的李思穎特別喜歡在農家學習制作西藏傳統美食糌粑、卡賽等美食,她說,“我非常開心能到這麼美麗的地方來參加這次交流活動,我也結識了新朋友。我們一定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少先隊員們還一同種下“友誼樹”,並在樹上挂上心願卡,共同表達攜手同行、傳承友誼的美好心願。

  突出視覺形象 注重有形有感

  芒康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是芒康歷史上第一個紀念性館廳,自開館以來,就成為人民群眾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各族群眾紛紛來此,感受風雨如磐、戰火紛飛的歷史,目睹老一輩革命家出生入死、前赴后繼的風採,領略革命先烈們在這片土地上鑄就的偉大革命精神。

  芒康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只是昌都市打造視覺形象工程,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更加有形有感的舉措之一。多年來,昌都市立足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充分發揮昌都與祖國內地緊密聯系的地理優勢和歷史事實,深入挖掘茶馬古道、唐蕃古道、清朝駐藏大臣進藏官道、十八軍進藏路線等歷史文化古跡和紅色革命遺跡,以點聚片、以片集群、串點成線,形成紅色文化、古跡歷史、民族團結的全域文旅發展模式,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續擴大昌都文化影響力。昌都市還打造了芒康縣邦達倉舊址、洛隆縣碩督鎮清代漢墓、江達縣崗托鎮十八軍舊址、類烏齊縣恩達戰役遺址等一批紀念館、紀念碑以及主題廣場。

  此外,昌都市重點保護了察雅縣、芒康縣吐蕃時期摩崖石刻,左貢縣東壩民俗村,貢覺縣三岩民俗等地域非遺文化,“四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和“五個認同”理念深入人心。

  創新宣教活動 確保入腦入心

  5月14日至20日,洛隆縣組織第六批農牧民群眾赴西安,開展“走出去、看發展、拓視野”觀摩學習活動。活動中,觀摩團欣賞了當地表演者精心准備的獅子舞。兩隻活靈活現的鄠縣雄獅在鑼鼓喧天中出場,跟隨著鼓點搖頭擺尾,舞出各種曼妙的姿態,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碩督獅子舞的傳承人登巴阿尼也是觀摩團成員之一。在他看來,眼前的獅子舞與碩督鎮的獅子舞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表示,非常高興能看到藏族獅子舞的起源和傳承,碩督獅子舞融合了藏族與漢族的文化特色,也見証著西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近年來,昌都市以文化旅游為突破口,深入挖掘提煉藏東人文古跡、民俗風貌、歷史長河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鮮活事例,通過文藝演出、出版書籍、發行歌曲等形式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

  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中華心·藏東情”活動中,昌都市以進學校、進景區、進機關、進社區、迎國慶5項內容,通過文藝表演、篝火晚會、網紅互動等形式展開,來自昌都市各條戰線的3萬余干部群眾參與其中,跳起歡快的舞蹈,唱起悠揚的歌曲,共贊昌都發展成果。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文藝演出隊和4個宣講小分隊歷時20余天,先后深入7個縣(區)18個基層點位開展表演和宣講。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活動30場,吸引18萬余人觀看線上直播活動,10000余人參與線下活動。

  除此之外,昌都市還編輯出版了《愛國之光——耀藏東》《歷久而彌新——兼容而自立》兩部書籍﹔擇優推廣了一批具有昌都特色的文藝作品,如丁青縣大型民族歌舞詩《瓊熱巴》,左貢縣《光輝歲月·察瓦左貢》舞台劇﹔昌都第一部紅色歌舞劇《昌都往事》在天津公演,第一部藏東特色紅色題材愛國主義話劇《鑄魂達瑪拉》在區內巡演5場,民族歌劇《塵埃落定》成功登上昌都舞台,各族群眾反響熱烈,昌都市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更加牢固。

  雪山當筆,河流為墨,寫不完民族團結的傳奇﹔群山展喉,大江放歌,唱不盡民族團結的贊歌。今天的昌都,各族干部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奏響了三江大地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主旋律,綻放出最美的藏東民族團結之花。(周婷婷)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