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下游3種特有魚類保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4年06月05日10:12 | 來源:西藏商報

近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獲悉,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與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科研團隊聯合攻關,首次突破了雅魯藏布江下游3種特有魚類西藏墨頭魚、藏鰋和淺棕條鰍的人工繁殖技術。
據悉,西藏墨頭魚、藏鰋和淺棕條鰍3種魚類主要分布於雅魯藏布江下游墨脫段干支流,均為流水底層魚類,其中淺棕條鰍對靜緩流水生境有一定的適應性,而西藏墨頭魚和藏鰋對激流生境要求較高。
自治區農科院水產所副研究員張馳介紹,這3種魚類的個體均較小、繁殖力低,資源量有限。同時,受魚苗繁育場水源、水質、孵化設施等條件限制,僅獲得3種魚類苗種共計2000余尾。其中,淺棕條鰍受精率和孵化率較高,均在85%以上﹔西藏墨頭魚和藏鰋的受精率均達到了70%以上,但受繁育基礎條件所限,孵化率不足30%。針對西藏墨頭魚和藏鰋孵化率較低的問題,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明推測,“缺少適宜的外界環境刺激,可能是造成西藏墨頭魚和藏鰋受精卵發育停滯或終止的主要原因,而模擬和構建仿野生條件可能是提高喜激流生境魚類受精卵孵化率和魚苗成活率的有效途徑”。
此次3種特有魚類人工繁殖技術的突破,進一步豐富了雅魯藏布江下游魚類人工繁育技術經驗,對構建西藏魚類種質資源活體保存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對雅魯藏布江下游魚類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王靜)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