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鶴給人類的一封信
黑頸鶴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虎頭山水庫覓食,與身后的高山白雪構成一幅美麗畫卷。 |
黑頸鶴群飛過西藏山南市貢嘎縣杰德秀鎮村庄和羊群。 |
在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扎西宗鄉沙棘林中覓食的黑頸鶴。 |
黑頸鶴和其他動物正在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曲瑪鄉的草地裡覓食。 |
親愛的人類朋友:
你們好!
展信安。我是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繁殖和生活的鶴類,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地帶是我們的主要棲息地,因此,我們也被人們美稱為“高原仙鶴”,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
眼下,位於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虎頭山水庫漸漸喧鬧起來,我們在此越冬的小伙伴開始春季遷徙,飛往色林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甘肅、青海等地。
我還有一個藏語名字,叫“沖沖格納”,意為“黑脖子的鶴”。我體態優美,頭頸部呈黑色,胸部、腹部均呈白色,翅膀部分既有黑色又有白色,飛羽和尾羽為黑色。據我所知,目前全世界共有我們的小伙伴1.7萬隻左右,其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中國境內。
盡管我們和丹頂鶴都是頭頂“紅冠”,但我們頭部及頸上約2/3的部分為黑色,在眼后和眼前出現一小片白色或灰白斑,而丹頂鶴的喉部和頸部為黑色,耳至頭枕為白色。我們的黑色頸羽像一條黑絲絨的圍脖,黑色的翅膀和尾羽襯托著灰白色的體羽,使我們看上去猶如穿了一件淡雅的禮服,顯得格外婀娜多姿。
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鶴鳥,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經過多年各方面攜手保護,我們成為中國9種鶴類中唯一種群增長的鶴類。2020年7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我們從受脅物種名錄中移除,瀕危等級由“易危”降為“近危”,這讓我們非常高興。
目前,我們在中國有3個地域種群。西部種群繁殖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青海西部、西藏中西部,到西藏中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拉薩河谷地帶越冬﹔中部種群繁殖於青海南部,越冬於雲南西北部香格裡拉納帕海、碧塔海等地﹔東部種群繁殖於四川北部、甘肅東部,越冬於雲南東北部昭通大山包、會澤大橋等地和貴州威寧草海。
西藏是我們的主要繁殖地之一,我們在西藏分布十分廣泛,棲息地面積約13.6萬平方公裡,分布面積約92.1萬平方公裡。
根據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近20年的調查,我們在西藏全區7個地市均有分布,在50多個縣區都能找到我們的身影。我們在西藏最主要的棲息地位於藏北的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旁雍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班公錯濕地自然保護區等﹔最主要的越冬地位於西藏中部的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工布自然保護區等。
我們每年的生活十分有規律,春天去往繁殖地,秋天則飛往越冬地。在冬天裡,我們喜歡集群生活,有3種主要的集群形式——家庭群、同種集群和混種集群。比如在河谷農耕地和沼澤濕地,你們常見到的是家庭群,有一家四口或一家三口的,也有不帶幼鳥的家庭。同種集群一般是未成年的小伙伴、沒有找到伴侶的單身鶴,還有找到了伴侶但當年沒有繁殖幼鳥的。混種集群,就是和其他鳥類混雜在一起生活的種群,通常和我們在一起的候鳥主要有灰鶴、斑頭雁和赤麻鴨等。
越冬時,我們喜歡夜間在河流、湖泊濕地附近鬆軟的沙窩和稀疏避風的灌叢間棲息,早上9時到10時飛離棲息地到農田與沼澤地覓食,晚上7時到晚上8時再返回棲息地。
我們是一種極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鳥類。雖說在越冬地常能看到我們數百隻以上的大隊伍,但我們的繁殖地卻較少被人發現。由於生活在環境條件非常惡劣的高原地區,我們的繁殖率和幼鶴的存活率都不高,致使種群數量並不多,加上分布地域狹窄偏遠,因此,我們很晚才出現在文獻的記載中。
我們屬於雜食性動物,以植物的葉、根莖等為食,也吃昆虫、魚、蛙等。長期的自然選擇,我們都懂得了一個道理——自己有一副好身體,是兒孫后代強勁、基因得以延續的關鍵。吃了一冬的素食,又經歷了長距離的遷飛,產卵前,動物性蛋白質補充變得尤為重要。高原上剛剛經歷了冰天雪地的寒冬,並沒有那麼多食物來源,倒是那些食草動物的糞堆裡住著不少昆虫的幼虫,這是我們補充能量的首選。當然,如果有機會捕食鼠兔、白骨頂的幼雛等,對我們更加具有吸引力。總之,要以最直接的方法迅速補充能量和蛋白質。
我們的繁殖期是5月到7月,會在高原湖泊岸邊的沼澤地建造巢穴。雌鶴通常產2枚卵,父母輪流孵化,但以母親為主,父親更多的是負責保衛鳥巢家園。
經過30多天,雛鳥就出世了,一身金色絨毛的小家伙剛出殼就能蹣跚行走,父母則在一旁守護照料。經過數月的精心哺育,到了秋天,父母就帶著剛長大的小家伙,與其他家庭組成十幾隻或數十隻的大群體,排成“一”字形或“V”字形的整齊隊伍,飛越崇山峻嶺,到海拔相對較低、氣候相對溫和的地方越冬。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曲瑪鄉是我們的越冬地之一。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喀則片區面積有26萬公頃,其中核心區5.3萬公頃,分布在日喀則市5個縣,21個鄉鎮。
2020年,在國家的項目支持下,日喀則片區保護區內架設起22個監控攝像頭,主要布設在我們的集中越冬地和人類活動比較頻繁的地方,如此一來,人們便能隨時掌握我們的生存狀況,及時保護我們。
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來日喀則越冬的小伙伴超過6400隻。這些年,我們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喜歡來這裡,但也有小煩惱——一旦遇到冬季突降大雪,我們會遇到短期覓食困難的問題。西藏自治區的林草部門依據監測情況和我們的棲息特點,經過科學評估,在保護區多個地方建立了投食點。每年不定期在投食點投食青稞、冬小麥等,給我們補充食物,即使遇到極端天氣,我們也不用擔心餓肚子啦。
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暖心的故事。有一位叫旦增的巡護員,今年已經72歲了。聽說,他已經在日喀則守護我們20個年頭了。現在,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我們的警覺性很高,以前,我們是不太敢靠近你們的,但我們慢慢發現,你們一直在保護著我們。像旦增爺爺,每年冬天,他幾乎每天都會穿梭在我們身邊,白天在已收割的農田上給我們撒青稞,並觀察有沒有受傷的小伙伴。旦增爺爺說,因為我們的到來,冬日裡的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就會出現鶴舞翩躚的生態美景。
我們之所以能在高寒地區生活,是因為我們有特殊的御寒方法。
我們全身覆蓋著羽毛,隻有喙和腿是喪失能量很快的裸露區域。為了適應低溫,我們會像你們在寒冷時把手插到口袋裡一樣,把腿收到腹部的羽毛中,以便更好地保暖。折腿行為是我們應對溫度突然下降的一種適應性的行為反應。
近年來,我們在西藏的種群數量持續增長,據調查顯示,2022年冬季到2023年春季,我們在西藏越冬的小伙伴數量達11175隻。這離不開西藏人民對我們的保護,這片土地上的許多自然保護區都成為我們安居樂業的家園。
最后,歡迎你們到雪域高原,看美景,邂逅我們這一群“高原仙鶴”!
黑頸鶴
2024年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