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西藏頻道

高原戈壁灘長出璀璨“明珠”

2024年02月28日08:31 | 來源:人民網-西藏頻道
小字號

室外白雪皚皚,室內綠意盎然。走進位於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西藏戈壁田園物聯網“植物工廠”,10℃恆溫下,一排排綠色株苗探出頭來。不久后,一顆顆果形飽滿、色澤鮮亮的聖女果將綴滿枝頭。

聖女果綴滿枝頭。萬李攝

聖女果綴滿枝頭。萬李攝

碩果累累映襯下,很難想象,在這座“植物工廠”建成之前,這裡都是單調荒涼的戈壁荒灘。

地處雅魯藏布江畔的扎囊縣阿扎鄉,擁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大量閑置的戈壁荒灘等非耕地資源。由於缺水和土地貧瘠,一直難以有效開發利用。

西藏戈壁田園物聯網“植物工廠”。萬李攝

西藏戈壁田園物聯網“植物工廠”。萬李攝

如何讓廣袤的戈壁灘變成能生產優質農產品的“庄稼地”?向戈壁要耕地、向節約要水源、向科技要產量、向光熱要品質,推進生態保護、保障糧食安全和產業升級,一直是山南市各級各部門研究的重大課題。2019年,通過招商引資從深圳引進,西藏戈壁田園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戈壁灘上開疆拓土。

“植物工廠”裡的育苗。萬李攝

“植物工廠”裡的育苗。萬李攝

“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我們充分發揮當地優勢,集成生物技術、光譜技術、數字傳感、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打造了這一片工業化‘植物工廠’,在不依賴氣象環境、土壤條件等前提下實現農業生產高產量、高質量、高安全性。”西藏戈壁田園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旸介紹,工廠佔地170畝,擁有54項設計、建造、設備和物聯網管控等專利和軟著,還和華中農業大學、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

“植物工廠”裡的育苗。萬李攝

“植物工廠”裡的育苗。萬李攝

工廠裡,一直保留了一片“試錯田”。這裡曾小規模地種植過許多品種的蔬菜和瓜果,后來因資金耗費巨大和技術能力受限等原因,出現了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的情況,讓技術團隊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后來,經過多番試錯,技術團隊決定以聖女果為突破口,摒棄常規的沙土栽培和基質土栽培模式,採用規模化、自動化、機械化、環境友好的無土栽培(水培)技術,打造水培種植基地。

無土栽培(水培)技術,打造水培種植基地。萬李攝

無土栽培(水培)技術,打造水培種植基地。萬李攝

“通過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系統,將高效肥料配方、用量、滴灌時間設定好,電腦系統會自動調節植物生長需要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和營養液等,推動果蔬專業化種植和標准化生產。”楊旸介紹,工廠年產2000噸高品質富硒聖女果,可以達到供港、供澳和出口標准,不僅銷往拉薩、山南,還銷往廣州、深圳和長沙等地。

果形飽滿、色澤鮮亮的聖女果綴滿枝頭。萬李攝

果形飽滿、色澤鮮亮的聖女果綴滿枝頭。萬李攝

輕咬一口“植物工廠”生產的聖女果,飽滿的汁水會頃刻佔據整個口腔,味蕾瞬間被這沁人的酸甜感征服。

“菜籃子”越來越豐富,農牧民群眾的致富路也越走越穩。拉珍是這間“植物工廠”的廠長,之前一直在外務工,建廠后,她從最開始的小工做起,邊干邊學,勤懇上進,2022年成為了廠長。

“以前在外打工,根本沒法好好照顧家裡的小孩和老人,自從來到廠裡,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方便多了,掙得也不錯。”拉珍說。

農牧民群眾在“植物工廠”務工。萬李攝

農牧民群眾在“植物工廠”務工。萬李攝

拉珍說,基地從阿扎鄉章達村流轉了170畝土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萬余元﹔目前穩定在工廠務工的農牧民有23人,全部來自周邊的章達村和阿扎村,月平均工資5000元左右。

色澤飽滿的聖女果。萬李攝

色澤飽滿的聖女果。萬李攝

多採光、少用水,高技術、高效益——在戈壁農業發展中著力推廣綠色循環農業技術,這座“植物工廠”同步實現了增加產量、提升品質、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群眾增收等多重目標。

包裝好的聖女果。萬李攝

包裝好的聖女果將銷往全國各地。萬李攝

“打造和建立有價值、差異化的高原農產品品牌是一個長期過程,但無論對農業生產、生態改善還是社會發展都是意義深遠的。”楊旸說,下一步,公司將拓展戈壁農業發展的廣闊空間,增加戈壁荒灘的農業產出,培養發展設施農業的職業農民,打造“產學研”孵化中心,促進智慧科技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萬李)

(責編:旦增卓色、吳雨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